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软装搭配

儿子眼中的贝聿铭:把才华给了建筑,把爱都给了她

竭诚为读者服务 生活书店 来自专辑生活书店好书推荐

优秀的品质,出众的能力,顶尖的教育,丰厚的家业,都是一个个点。

背后依附的线和面、格局和大势,谁又可以百分百的预测和应对呢?

在时代大潮和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只是沧海一刹、浪花一朵。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被誉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他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代表作包括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祖上贝家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是吴中当地的名门望族。

纵观古今,中国一直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这些老话,可见财富传承的不易。尤其是近百年来社会几经洗牌,能传几代的家族凤毛麟角。

明朝中叶,贝氏始祖贝兰堂在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家族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是著名的金融大亨,五个儿子和四个孙子都从事金融工作。三儿子贝祖诒,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同时还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他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家延续十几代人,一直在积累他们的诚信,慈善,道德和名声: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顺应时势等等

高中毕业后,对建筑设计有浓厚兴趣的贝聿铭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之后贝聿铭曾考虑过回国,被父亲阻止。

父亲的远见,让贝聿铭这一支在海外躲过浩劫,之后将家族名望发扬光大。

贝聿铭-全家福

直到1974年,贝聿铭才第一次回到苏州老家,见到衣衫破旧的亲戚们。

后来贝聿铭对同事说:“我在他们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看到这句话,令人无比感慨。

优秀的品质,出众的能力,顶尖的教育,丰厚的家业,都是一个个点,背后依附的线和面、格局和大势,无人可以百分百的预测和走对!

在时代的大潮和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竟也在东西方世界里游走,如浮萍,如浪花,如沧海一瞬间。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 权利与荣耀》记叙:

贝聿铭曾对他的朋友说:“我很西化,这没错。但这远非事情的全部。我对两个世界的人都很了解,和他们在一起都很自如。但说到底,我和西方人之间还是有一道屏障,虽然没有竹帘那么厚,但这道薄薄的屏障最后还是把我们隔了开来……东方人和西方人之间的差别比和俄罗斯人或者中东人等任何其他人种之间差别都要深刻,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太悠久。我们的文明可以追溯到那么遥远的年代,比任何国家的都要遥远……”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高度发展,有无数的新贵阶层崛起,创造了财富的神话。以后几十年呢?谁知道?

贝聿铭的传奇家族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叫做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为,三代都穷基本上就无以为继,自行灭绝了;而富家子弟多纨绔,通常一代打江山,二代守江山,到了三代,就是挥霍祖上基业的时候了,所以很难富过三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一旦三代都富,就意味着这个家族重视子孙教育,有着延续家族基业的命脉和文化。从此不单单只是富人,更是一代贵族了。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贝聿铭绝对属于贵族之后,因为他出生于一个苏州望族。家族从明代中叶开始,延续到贝聿铭时,已是一个富了十五代的苏州名门了。

当贝聿铭还是个婴儿时,父亲将家搬到了香港,在香港中国银行担任分行的行长。9岁时,他父亲开始回到上海工作,负责上海一个更大的分行。

父亲工作的变动,让童年期的贝聿铭去过许多地方,见识了很多建筑,为自己早期的建筑理念,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狮子林(苏州古典园林)里,贝聿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一段童年时光。后来去上海后,他每年暑假也会回苏州的祖父家。

在苏州园林的生活,不仅让贝聿铭形成了建筑要服务于环境,要因地制宜的朴素观念。同时还塑造了他淳朴敦厚的家庭理念,他说:“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后来,即便在国外生活多年,学习外国的建筑思想,但贝聿铭依然认为:“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如果说苏州园林让贝聿铭开始懂得:建筑和自然的关系。那么大上海的繁华,也让贝聿铭见识了,人与建筑的关系。

贝聿铭口中的建筑,就是有着「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而想要建造一个像国际饭店这样气势恢宏的酒店,成了年幼的贝聿铭,铭记于心的笨拙梦想:

“我从上海,略微看到了我在苏州,未曾见过的未来,或是未来的开始。”

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起初,他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在学习过程中,贝聿铭意识到,他无法掌握老师教授的古典绘画技巧。因此,他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并于1940年获得了建筑学士学位。

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父亲碍于战争的威胁,以及中国当前局势的复杂,建议他推迟回家计划。于是他就读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在那里他师从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包豪斯学院的创始人 —— 瓦尔特 • 格罗皮乌斯,学习了最先进的建筑理念。

当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时,他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三年,并自愿为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国防研究委员会工作,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引信炸弹专家。

他把才华给了建筑 把爱都给了这个女人

曾经贝聿铭的长子贝定中说过:“母亲是父亲的秘密武器。”没错,妻子陆书华就是贝聿铭身后那个了不起的女人。

▸贝聿铭和爱妻陆书华

贝聿铭在麻省理工学院时,遇到了另一位中国公民书华• 陆,她于1938年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学习艺术。像贝聿铭一样,她来自一个杰出的中国家庭。

1942年,她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艾琳在哈佛大学开始风景园林专业的工作,而贝聿铭在攻读他的建筑学位。

▸贝聿铭与妻子结婚照

婚后,她不仅是妻子、母亲,还是贝聿铭的助手、顾问、知己、设计批判者和他最大的秘密武器。

▸贝聿铭全家福合照

贝聿铭曾在多个场合感谢妻子的付出:没有她,就没有我。有了她我的心才是安稳的,像婴儿回到了摇篮。

贝氏夫妻一直很低调,但从他们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场合两人都携手同行。他们曾被欧洲媒体评为“最令人羡慕的世界十大名人神仙眷侣”。

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回忆说:

在很多家庭,女性角色都被丈夫所笼罩。在我们的家庭中,父亲成功的前提就是我母亲的参与。我父亲总是在外忙碌,那时候我们上寄宿学校,母亲与我们很亲,但另一方面,又让孩子们与父亲有一点距离,以让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母亲也常常将我们聚在一起,夏天,我们会在郊外一起度假。

▸1984年,贝聿铭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外籍院士右一为陆书华

我的母亲是非常优雅、非常知性的一位女性。她从不惧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直率对我父亲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母亲也有建筑的造诣,当年在哈佛学的是景观设计,所以她知道建筑师这个行业有多辛苦。她有极好的品位,也总能将自己的好恶传达给父亲。我确定,她也帮助了父亲早年间的工作,而且给予了父亲极大的信心和支持。我父亲非常相信我母亲的眼光。他们互相尊重,十分恩爱,同时也都很有幽默感。我敢说,他们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在时事、政治这些方面,我母亲要比父亲参与得多。她非常进步,也热心参与公共事务。她认为自己有责任,也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父亲更加内敛,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表达意见。其实他与我母亲基本上有共同的价值观,但他太出名了,所以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更小心些,因为必须与许多人打交道。

儿子贝建中说:

母亲的兴趣与父亲的兴趣相同,她对父亲的职业参与得比较多,父亲也相信她的眼光。从这一点上说,我不觉得母亲被父亲“遮蔽”。

贝聿铭与夫人陆书华

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

1978年12月,贝聿铭受邀第三次访华,而且带上他的家人。中国政府当时没有采纳贝聿铭早先提出的建议,谷牧邀请贝聿铭“在中国留点纪念”一开始的提议是在长安街设计一座高层建筑,贝聿铭谢绝了。

他坚持认为在故宫周边建高层,是一个错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如果你从紫禁城的墙脚下向上望去,你看到的是屋顶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望就是天空,中间一览无余,那就是使紫禁城别具一格的环境。假如你破坏了那种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的感觉,你就摧毁了这件艺术品。我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幢高层建筑像希尔顿饭店俯瞰白汉金宫那样居高临下俯视紫禁城……”他想另选一址,以便可以设计一座很传统的建筑,北京的旅游机构——第一服务局提议在他们管理的某一座城郊公园中建一座底层饭店。

在建设香山饭店时,贝聿铭把香山当做一个探索“中国现代建筑语言”的实验室,这种建筑风格既不是西方的形式,也不是古代中国的形式,他称之为“第三种风格”:

“太荒唐了!就好像穿着西服的人戴上了斗笠。中国建筑已经走上了死胡同。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盲目仿古,一个是全盘西化,哪一条都走不通。我想探索一下,中国传统究竟是否还扎根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如果是,那么或许中国建筑师就不用靠西方国家而能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中国的建筑应该自然而然地生根于这样的文化历史中”

贝聿铭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高超的情商让他在名利场中如鱼得水,他对传统的坚守令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独树一帜,他面对流言蜚语时泰然自若,面对家庭时饱含深情……

有人说,贝聿铭是命运的宠儿,他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人说,他是文化缝隙中的摆渡者,一生游走于西方和东方!

先人已逝,故事仍未完结……

下期预告:

贝聿铭个人的“权力与荣耀”离不开一个家族的细心培养以及十几代人养成的良好家风熏陶,这不由得推延至中国很多名门望族的兴衰史,下周一20:30准时与大家聊聊中国家族史可好呀?

不见不散哦

相关图书推荐

《百年贝聿铭:西方与东方,权力与荣耀》

李菁 贾冬婷 著

ISBN:978—780—7682—998 定价:58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 权力和荣耀》

微信公众号:香港金融侠侣,丹尼尔先生

图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近期文章推荐

微博:生活书店

豆瓣:三联生活书店

抖音,快手:生活书店

原标题:《儿子眼中的贝聿铭:把才华给了建筑,把爱都给了她》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百性阁论坛首页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