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上港亚冠双杀澳大利亚球队,中国球员也可以“真香”
李圣龙(右二)梅开二度。
24小时之内,先是上海申花2-1击败珀斯光荣,打破队史11年亚冠不胜历史;随后,上海上港也在上半场先丢一球的情况下完成逆转,以相同比分击败了澳超冠军悉尼FC。
两支上海球队双杀澳大利亚球队的同时,给中超在多哈的亚冠赛会制比赛开了一个好头。
两场比赛四个进球,都是本土球员完成,比赛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单外援带着全华班—— 一直以来,中超球队打亚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天价外援,本土球员也能等到“真香”的一天,着实难得。
上港上半场率先丢球。
崔康熙、佩雷拉不再迷信外援
申花出征亚冠联赛,虽然报名了四个外援,但和珀斯的比赛,受制于莫雷诺和金信煜的受伤,崔康熙只能派上了姆比亚一名外援。
申花对于这样的体系并不陌生,中超两回合和上港的德比,第一场比赛莫雷诺和姆比亚首发,第二场比赛莫雷诺替补,首发就只有姆比亚。
因为对防守端有比较高的要求,崔康熙对于大牌外援不是特别“感冒”。伊哈洛和沙拉维两名欧洲成名前锋逐渐边缘化最后离队,这有点像崔康熙执教全北现代的模式—— 全部本土球员加上两三名适合体系的外援,在很多时候,外援并不是起到核心作用,而是融入球队。
如果说崔康熙对于外援的不迷信算是有意为之的话,佩雷拉多少算是被动改变。
李圣龙头球破门。
胡尔克和阿瑙托维奇两人始终不来电,洛佩斯联赛前两场比赛打进4球后陷入进球荒——中超半决赛和苏宁首回合比赛少一人落后一球的局面让佩雷拉彻底放手一搏,换下了胡尔克和阿瑙托维奇,反而球队靠着王燊超和吕文君的配合打入扳平比分的进球。
第二回合首发佩雷拉继续雪藏了外援,球队也一度取得1-0领先,但在奥斯卡受伤下场的情况下,佩雷拉有些患得患失,不敢彻底弃用大牌外援,两人上场后苏宁反倒是连续打进两球,居然在少一人情况下翻盘成功,把上港挡在了决赛门外。
悉尼FC门将禁区外手球,被直接红牌罚下。
亚冠首战,佩雷拉还是让胡尔克和洛佩斯首发,两人进攻端效率还是不高——胡尔克继续单打独斗,洛佩斯始终找不到进球感觉。
在李圣龙扳平比分后,佩雷拉马上用雷文杰和陈彬彬两名本土U23球员换下了胡尔克和洛佩斯,此时上港场上是澳大利亚中场穆伊带着10名本土球员,这几乎算是一个全华班阵容了。
而随后李圣龙就完成了第二个进球,帮助上港完成了2-1的逆转……
吕文君在比赛中拼抢。
面对日韩,继续证明自己
由于中超联赛在经济实力上的巨大优势,这几年中超球队打亚冠核心竞争力就是大牌外援。
哪怕是世界级名帅里皮带着几乎半套国家队主力阵容班底的恒大,在2013年和首尔FC的亚冠决赛第二回合的关键比赛,“银狐”也选择了8+3战术,就是8名本土球员防守,穆里奇、孔卡和埃尔克森三人进攻。
而随着这几年中超联赛对于外援转会费和收入的进一步限制,未来联赛的外援成色也自然会相应下降,这意味着本土球员迟早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上海两支球队在这两场亚冠联赛中的表现,至少可以给本土球员增添一定的信心。
于汉超、朱建荣和彭欣力打出快速推进,朱建荣倒三角回传,彭欣力跟进左脚推射,申花只花了6分钟就取得进球。
之所以是“一定的信心”,而非“绝对信心”——是因为毕竟这两支澳大利亚球队整体水准比起日韩球队还有差距,本土球员还需要在未来和日韩俱乐部比拼中拿出持续高光表现。
赛后有媒体让佩雷拉评论两支中超球队双杀澳大利亚球队的结果,葡萄牙人给出的回答还是比较谨慎的。
“我认为中国足球一直在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中国联赛也是每年都在提高,包括外援的引进。我来到中国联赛已经3年了,我认为在我执教的这3年里,中国球队技战术以及对于技战术的理解在不断提高。”
申花球员于汉超、朱建荣和彭欣力可以完成多人之间的配合取得进球,于汉超也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单挑对方一条后防线后破门;李圣龙更是禁区内两次成功抢点——这两个俯身冲顶,社交媒体上有人感慨有些像克洛泽。
李圣龙头球抢点。
李圣龙赛后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也掷地有声, “我们要相信自己,我们有一群很好的球员,虽然颜骏凌和奥斯卡缺阵,也要相信不是所有对手都能轻易战胜我们的。”
本土球员“真香”的场面,还可以继续。
- 标签:吴邪是谁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老公找亲戚装的新房,全包含家具花了26W,大家看看值这个价吗?
这个是让我们人生第一套新房,老公晓得有一个亲戚正好一直从事房子装修工作,与让我们商讨决定了今…
-
这种房子升值快,住着也舒服,现如今聪明人买房专挑这种户型下手
之前最大的梦想几乎都是能买一个大房子,但现如今却发现反而小户型房子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
- 单身帅哥装修70㎡公寓太任性了,不吊顶不贴瓷砖,电线管道全外露
- 橱柜是请木工现场制作?还是找公司定制?看完这个就有答案了
- 印度进口冻品外包装核酸阳性,涉事企业被暂停进口申报1周
- 英美首脑会面互赠礼物,约翰逊称拜登如“一股新鲜空气”
- 老师寄语高三考生:人生中还会遇到风雨,有空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