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强入境人员“14+7”健康管理 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10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该省在全面实行入境人员“14+7”健康管理的前提下,将对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来浙返浙人员予以重点管控,适当提高核酸检测频次,同时加强变异毒株监测工作,对所有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样本等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 完善入境人员管控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在会上介绍,近期,印度等国家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的态势,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挑战。
4月25日,浙江舟山市在某船厂锚地靠泊修理的中国香港籍船舶上发现11名核酸检测阳性船员,经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属于当前印度流行的新冠毒株类型。5月1日,浙江义乌市发现1例印度籍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于4月15日从上海入境,在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前来义乌,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阳性。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全省有40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其中11例由印度输入。
根据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浙江在全面实行入境人员“14+7”健康管理的前提下,将对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来浙返浙人员予以重点管控,在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适当提高核酸检测频次;在7天居家健康观察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并完善社区管理机制,确需外出的人员应向社区报备行程,严格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陈广胜称,鉴于疫情传播渠道多元化,为进一步筑牢“人物并防”屏障,浙江对21天内曾停靠印度等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船舶船员以及有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旅居史的船员,在入境首港进行核酸检测,并持续强化船岸界面管控,严格执行港口作业非必要不上下船,外轮维修全员检测、先检后上、先检后修,换班下船全员检测、闭环转运、入境隔离等规定。
此外,对21天内来自或途经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入境人员,浙江将在口岸严格落实“核酸+抗体”双检测等要求。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进口冷链货物加大监测检测力度,严格执行预防性全面消毒等措施;加强变异毒株监测工作,对所有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样本等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深入推进“净海”行动,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入境活动。
深化进口冷链食品防线建设 防止“一刀切”
陈广胜提到,为巩固数字化管控防线,浙江在将进口冷冻冷藏畜禽肉、水产品纳入“浙冷链”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将进口冷冻冷藏蔬菜制品、水果制品、乳制品等其他品种纳入“浙食链”管理。
浙江规定,自5月1日后依托“浙食链”系统对进口食用农产品全面进行进货报备和销货登记,推动追溯链条向末端延伸。
此外,该省还将按照月均预约入仓量动态调整公共监管仓设置,积极引导设立企业(第三方)监管仓。浙江全省现有39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自2020年12月以来累计入仓21.6万吨冷链食品,及时发现22批抽检核酸阳性货品,在流入市场前有效阻断了隐性传染源。
与此同时,为巩固省际检查站防线,浙江还合理设置检查站点,更好地实现信息引导和精准排查。目前,浙江进口冷链食品流入总量基本平稳,近30天日均流入量2402吨。
“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应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既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境外物品输入的风险,又切实防止层层加码管控,避免影响物流和市场供应。”陈广胜称,要坚决摒弃对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下架、禁止经营等“懒政”行为,严禁只认可本地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只允许本地企业预约集中监管仓等“一刀切”做法。
- 标签:村官风流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90%非洲国家难以按期实现10%人群接种疫苗目标
当地时间6月10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在线记者会。因新冠疫苗短…
-
为爱而行!器官移植患者生命接力健步走活动在京举行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器官捐献日的到来,6月9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