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教授团队研发全龄段听力言语康复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由于人的语言中枢发育关键期在3-5岁,国内外临床实践认为6周岁以上语前聋患者不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日前,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康厚墉教授带领重医大第一临床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学生,研发出全龄段听力言语康复系统,让6周岁以上语前聋患者及其它特殊听力障碍患者也能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获得新“声”。
“听到了!听到了!”2021年1月11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资助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忠县人民医院开机,首批开机的15名患者都听到了声音。他们按照预期顺利渡过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最为艰难的第一次开机。
这批患者共23名,全部在重医附一院手术,由康厚墉教授主刀。首批开机15名,余下8名患者将在两周后开机。23名患者中有15名被认为不适合植入人工耳蜗,包括13名年龄在12-17岁之间的先天性语前聋患者;2名除了双耳失聪还伴有严重视力受损的Usher综合征患者。
患者并非处于最佳植入年龄,有的甚至还伴有视觉障碍,为何能获得良好的开机效果呢?这得益于康厚墉教授带领学生为患者与家属打造的开机前“第一课”,让患者与家属掌握了科学训练方法,学会了情绪管控,调整了心态,从而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为坚持长期科学训练做好心理准备。而这个“第一课”正是他们研发的听力言语康复系统的一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与言语功能的康复程度除了依靠于合格的产品与成功的手术,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康厚墉教授介绍。
据悉,受惠于国家免费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国内6周岁以内单侧耳植入的患者每年有几千例。这些患者能得到一年免费的系统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效果很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6周岁以上语前聋以及语后聋患者的专业康复教程。该教程的开发需要考虑患者不同年龄的特殊情况、方言与生活习俗、心理评估与干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特殊人群等的评估与康复手段,难度极大、内容繁杂。
为此,康厚墉教授带领重医大第一临床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19级10多名学生,联合重庆师大特教学院师生,研发出了适合各种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特殊患者的听力言语康复系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人工耳蜗手术相关的术前咨询与手术后开机前康复指导等内容,包括听觉生理、人工耳蜗产品与手术、人工耳蜗听觉特点、言语康复训练过程介绍、术前与开机前心理状态评估与调适等。
为了便于阅读,该系统分别制作了手册与电子两个版本,以大量手绘、漫画、短视频等方式展现,便于听障者、家属以及人工耳蜗相关的工作者阅读理解。接下来,该系统将通过手语、声信号视觉化等多种媒介手段丰富其表现形式,更多患者受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紧缺。重医大第一临床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自2019年开办以来共招收了两届共70余名学生。
“这是一项有趣、有意义的事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子选择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康厚墉教授说。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记者韩梦霖、龙利蓉。
- 标签:搭错车剧情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90%非洲国家难以按期实现10%人群接种疫苗目标
当地时间6月10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在线记者会。因新冠疫苗短…
-
为爱而行!器官移植患者生命接力健步走活动在京举行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器官捐献日的到来,6月9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