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BOSS论健第46期|民营医院正两极分化,你站在哪一级?

经历疫情洗牌,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医疗行业,后疫情时代连续发生的多起亿元级以上社会办医大额融资事件备受关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营医院都感受到了资本的热情,一大批民营医院因为现金流问题,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最终关闭注销。

1月8日,健康界内容品牌《BOSS论健》第46期“专科医院逆袭”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民营医院发展,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秘书长陈林海,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党总支书记王保国,唐阁健康创始人、董事总经理柯建西三位行业大咖,从协会、专科医院领航者和投资人三方进行观点碰撞,解开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

疫情加速优胜劣汰

2010年以后的十年间里,中国社会办医疗机构每年平均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但2019年出现发展的拐点,增速开始明显下滑。陈林海分析原因时提到,部分源于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加剧。“其实很多专科医院的特色都是雷同的,大家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内竞争,行业内的白热化竞争,是一个大趋势。”

新冠疫情的到来,加剧了这一趋势,也导致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管理较为规范、专科服务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机构,门诊量恢复较快,且有的还超过往年同期。相对的,也有一批医院关门注销。“本身竞争加剧的趋势,就使行业在自我淘汰和净化,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速度。”陈林海说。

王保国认为,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要有特色,有自己的覆盖面。”

在这种加速变化的趋势中,投资难度和风险在加大。“这段时间肯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但是投资人要特别小心。即便疫情结束后,民营医院在发展路上依然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柯建西提到,医疗行业不是短期投资回报的行业,需要投资者有耐心。

投医院还是投医生?

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里,陈林海看到危中有“机”。“现在就是做并购抄底的最好时候。”经过疫情的洗牌之后,优秀资产已浮现出来,投资机构反而更加积极,近期亿元级以上融资事件较为频繁,正说明了这一点。

王保国按照投资类型将医院投资分为两种:社会价值获益型和经济获益型。社会价值获益型是为回报社会所而投资,不期待从医院发展中得到经济回报;而经济获益型则希望有所回报,但这种回报并不意味着要赚患者钱,更多是希望所投资的医院未来能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来获利。

而按照投资目的,陈林海将其分为三种。一是按照医疗行业属性做整体并购布局,不单单瞄准医疗服务机构,也会在大健康产业的上下游布局,这种类型在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是基于原本业务链的延伸布局,例如地产商的医疗投资等,他们的“算盘”更大,不仅仅是局限在医疗服务这一块的盈利。三是需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大型产业资金,例如来自央企的资金等。

无论医院投资有多少类型,很多投资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投医院还是投医生?作为投资人,柯建西建议,还是选择投医院。在他看来,投医院投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这个团队有医生有护士,有系统有标准。医院未来同样可以请专家,请大咖医生。

民营医院需发力学科建设

“一家医院做得好不好,不仅仅看其医疗能力,也看教学和科研能力。”王保国认为,教学和科研能力是公立医院发展的重点。

与公立医院以学科为单位,通过学科发展带动医院发展不同,民营医院则以不同团队为单位。“我们把不同科室医护放在一块,搭配成不同团队为不同患者服务。”王保国表示,这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以医生为中心。

MDT模式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模式。但在柯建西看来,很多医院落地的MDT都算不上是真正的MDT。“很多人没有这种习惯,也没有这种想法。”柯建西认为,要想让来自公立医院的医护习惯这种真正的MDT思维,就必须给他们“洗脑”,例如打破原有科室之间的学术、利益壁垒等,让医护之间相互磨合。

相对来说,民营医院更为容易真正落地MDT模式,但一定程度上也依赖医院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民营医院的学科建设,不是挖来两个公立医院的专家团队就可以的。”陈林海提到,医院管理者要协调好包括底层医务人员在内的利益,让“大家有劲往一处使”,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陈林海认为,民营医院的学科建设,其实就是一种产品设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去设计,然后调集所有资源,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市场为需求去调整自身的发展。

有关民营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更多精彩内容,立即点击这里看《BOSS论健》第46期“专科医院逆袭”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如果蜗牛有爱情迅雷下载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