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只能解一时之痛,长期使用反而更“痛”
身体上的伤口会随时间愈合,而心理上的创伤往往难以抚平。
最新流行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与身体疼痛一样,心理创伤也能够激活大脑边缘系统,而后者还可能会引发长期的慢性疼痛。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12月21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疼痛专家马克·沙利文(Mark Sullivan)和简·巴兰坦(Jane Ballantyne))在《家庭医学年鉴》(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文章指出,心理创伤和慢性身体疼痛是双向作用的,而长期使用止痛药有百害而无一利。沙利文和巴兰坦还认为,背痛、头痛和纤维肌痛等最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症尤为如此。
使用阿片类药物初期,患者的疼痛通常会得到缓解,但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诸多损害。沙利文表示,这些患者的社交活动和情感状况被阿片类药物搞得一团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新证据表明,在从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的过程中,身体的奖励系统承担的角色可能比组织损伤更重要。
身体奖励系统中包含了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内源性阿片肽系统连接了大脑多个区域的复杂系统,控制包括心情愉悦时内啡肽的自然释放等在内的内分泌活动。
当这种奖励系统被阿片类药物扰乱时,患者会更加孤立,其慢性疾病也会久久不愈,长此以往,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大幅上升。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写道:“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初衷是缓解病痛,但如果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身体自然产生内啡肽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患者在社会中会更加孤立,疼痛不仅不会得到缓解,反而会反复出现。”
不过,沙利文和巴兰坦都表示,短时间内使用阿片类药物仍有效,所以他们还是会为患者开这类药物处方。
他们指出,应尽量避免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治疗慢性疼痛,还会损害人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甚至可能导致阿片类药物依赖或成瘾。
沙利文建议,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但疼痛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减少这类药物的用量,或者使用丁丙诺啡代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结合多学科,模仿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护理模式,由专门的病例管理人员来监测患者的护理和健康状况,可能会有所帮助。
原文来源:News Medical
原文标题:Long-term opioid use cannot treat chronic pain, has serious health consequences
- 标签:西游降魔篇片尾曲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90%非洲国家难以按期实现10%人群接种疫苗目标
当地时间6月10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在线记者会。因新冠疫苗短…
-
为爱而行!器官移植患者生命接力健步走活动在京举行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器官捐献日的到来,6月9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