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北京市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
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基本形成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1.2%,创历史新高……记者从今天(12月23日)举办的“十三五”医改成效媒体沟通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去年本市医药费用同比增长仅6.8%
2017年4月,北京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规范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等综合改革措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本市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
2019年6月,本市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规范调整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稳妥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改善医疗服务和加大医疗保障改革力度。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2019年本市医药费用较2018年同期仅增长6.8%,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基本形成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十三五”期间,本市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组建了覆盖全市16区的60个综合医联体和37个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本市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和改扩建525个村卫生室,实现全市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大签约服务队伍,加强重点人群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158个,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本市扩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品种, 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统一,基层“先诊疗后结算”、慢病患者用药长处方管理、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改善医疗服务举措。今年1月至10月基层诊疗量占比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不含来京的就诊患者,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1.2%,达到近年来历史新高。
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
本市门诊服务呈现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基层门急诊量增幅已连续43个月高于二、三级医院;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住院日缩短,效率提升。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和出院量的结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等慢病长处方服务460余万人次,为老年人送药上门服务50余万人次。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医院分时预约就诊和大型设备检查分时段预约加快推进,三级医院已基本实现分时段预约挂号精确到30分钟和大型检查(核磁、CT、超声)分时段预约。为缓解就诊压力集中在上午而造成的院内外秩序问题,增加医院下午出诊医生数量,部分医院上下午出诊医生比例达到1:1。
规范调整70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十三五”期间,本市实现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联动。2018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2020年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科学合理调整保障政策和提高保障水平,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有效支持了医改,促进了医保患者负担平稳,保障了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本市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自2017年起陆续规范调整70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对200余项价格项目实施动态调整,初步形成本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新框架。稳步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国家药品集中采购“4+7”试点和第二、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京津冀六大类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切实降低了药品耗材费用。加强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管理,将短缺药品纳入本市医药物资应急储备范围并加强保供稳价。推进药品处方智能审核,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的管控力度,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文章转载自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乐琪。
- 标签:002825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90%非洲国家难以按期实现10%人群接种疫苗目标
当地时间6月10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在线记者会。因新冠疫苗短…
-
为爱而行!器官移植患者生命接力健步走活动在京举行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器官捐献日的到来,6月9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