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水泥管材

中小城市也有年轻人用武之地

核心观点: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今天,年轻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非北上广深不去”的想法已悄然改变,这是件好事,对人才本身来说,实现了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助于继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区域平衡。

人的流动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如何对待劳动力和人才、如何看待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这将有利于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更好地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

人是生产力的关键。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能够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而经济发展之后,会有益于培养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劳动力,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把劳动力要素流动同人力资本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

最近几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再留在大城市漂泊,而是到中小城市发展。这是年轻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动向,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倒逼城市在公共服务供给、营商环境改善、人才宜居宜业等方面做些文章。

大学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本应从事与其智力能力、专业特长基本相符合的工作。但由于大城市极其激烈的就业竞争,学历也在贬值,一些本科毕业生从事的是技术性不强的劳动,一些学术型研究生并没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这是经济压力下的社会化选择,本无可厚非,但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浪费。

大城市人才过剩,而中小城市人才紧缺。“发展差距”导致“人才鸿沟”,“人才鸿沟”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发展差距”,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城市的发展终究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到中小城市发展,可以把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有助于弥合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人才鸿沟”。

此外,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到中小城市发展时,大城市人口净流入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更好地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没有城乡之间的闸门大开,就不会有几亿人流转逐梦;没有人才的辗转不息,就难言美好生活的临近。无论是那些年甘于挤车厢、爬车窗的人,还是今天远赴他乡、漂泊打拼的人,都在流动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创造了社会财富。今天,年轻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非北上广深不去”的想法已悄然改变,这是件好事,对人才本身来说,实现了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助于继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区域平衡。

促进劳动力要素畅通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各城市间的“人才大战”接连上演,很多二三线城市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对人才的“拉力”越来越大。这当然是对的,但人才不仅要引进来、留得住,还要用得好。要鼓励、支持、引导人才在创新创业、科技研发中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栏作者 乔瑞庆)

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张国荣是攻还是受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