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成为绿色低碳转型重要方向
李晓红
9月下旬,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也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产业发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但我们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表示乐观,习主席提出的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必将引领中国和全球在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实现气候目标方面确立一个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表示。
在落实我国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风电是必由之路。
每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具有可行性
在10月14日举办的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开发30亿风电,引领绿色发展,落实“30·60”目标》(以下简称《宣言》)中指出,综合考虑资源潜力、技术进步趋势、并网消纳条件等现实可行性,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每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这不只是一个数字,也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市场信号。所有开发企业、制造企业都会按照这个目标制定他们发展、投资的规划,还会影响金融机构、股市、贷款、银行等,会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在秦海岩看来,“实现每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条件是具备的。全国陆上的风电经济技术可开发量可以达到51亿千瓦,从开发资源的潜力角度是没有天花板的,同时实现这一目标在技术上已不存在瓶颈。更关键的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也要求风电每年新增装机必须达到5000万千瓦。”
截至今年8月,我国风电总装机超过2.2亿千瓦,距离2060年的30亿千瓦目标和任务,只完成了不足8%。“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只有2323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风电发展即将进入倍增阶段。
“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而绝大部分资源尚未开发利用,中国已开发风能资源不到蕴藏量的5%。”《宣言》指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仅“三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就超过40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可提供最低成本的电力供应;而中东南部风能资源储量近10亿千瓦,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在未来五年,海上风电有能力实现规模化、平价化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
《宣言》指出,风电已成为极具技术经济竞争力的先进能源生产方式。风电有能力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关键支撑。
“中国的能源发展趋势与结构决定了我们要改变现状必须‘老路新走’,即仿照OECD成员国发达国家的路,将能源结构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而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因此要想寻求突破口,就要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表示。
在王仲颖看来,做好绿色电力大文章,必须实现:产业电气化、行业智能化、电力绿色化。产业电气化是方向,行业智能化是加速器,电力绿色化是基础,只有同步实现这“三化”,才可以使经济社会大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金风科技近期已经通过欧洲专业第三方机构完成国际主打机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环保评估。他提倡,全社会要带头用绿电。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带头去用绿电,从消费端开始革命,加上供给侧的革命,碳指标的管理就可以做得更好。
据任育之介绍,风电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1—8月,全国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4.5%;风电利用率97%,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明阳智慧能源董事长张传卫表示,“构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商业生态,对建立一个好的产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绿色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风能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包括各种要素的配置方面、市场方面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生态。”
- 标签:鄂尔多斯信息港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大理石打造的办公室,带来全然不同的办公体验
办公室是传播企业文化最有利的具像载体,同时也是培育人才、激荡创意的环境。大理石能够带来全…
-
老师傅切割岩板经验,助你减少损耗
岩板迎来高速发展,产品销量的提高,加工切割的需求与衍生出各类家居的深加工亦越来越多,面临的加工…
- 高品质的家装,是用高颜值的大理石设计出来的
- 热点丨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跑出中国制造“加速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岩板展厅案例,沉浸式体验,构筑美术
- 工艺 | 石材“上天”,难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