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暖通电气

手机越贵打车越花钱:挑战数字伦理的大数据杀熟要怎么破?

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不过,一直以来都因为苦无证据,这个问题也就被听之任之了。但是你可曾想过,你的手机可能就是你的身份证,在不知不觉中被分为三六九等,甚至还成了大数据杀熟的身份识别。

苹果手机用户太难了,打车也比别人贵

据报道,近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和他的团队花费5万元,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五个城市共打车800多次,完成了一份“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打车”的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据悉,在2017年间,孙金云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起在上海对打车软件做了一个小规模调查。结果发现,在包括滴滴、易到、神州和街头扬招在内的几种叫车方式中,街头扬招是最便宜、也是上车最快的方式。

2020年,孙金云教授再次带领研究团队,在5个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重庆),不同距离(近途:3 公里以内,中途:3-10 公里,远途:10 公里以上),以及工作日早高峰(7:30-9:30)、晚高峰(17:00-19:30)、日间非高峰(9:30-17:00)、晚间非高峰(19:30-23:00)4 个时间段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

结果发现,用苹果手机打车,更容易叫来价格贵的舒适型车辆,这个比例是安卓手机的3倍。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安卓手机还被进一步细分为三六九等,手机价格越贵,叫来舒适型车辆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除了车型会因手机而异,就连优惠券的发放也会因为手机被区别对待。结果显示,苹果手机平均只能获得两块钱的优惠,还不到安卓手机的一半。当系统识别你是苹果用户时,平台就自动将更多补贴给到了更容易受补贴转化的安卓用户。

大数据杀熟并非个例

手机价格贵,并不能代表机主就愿意坐高档车型,手机便宜,也不代表机主就不愿意选择高档车型。未经用户同意,手机打车软件就越俎代庖的替代手机机主选择车型,很显然打车平台并没有给予用户足够的尊重。究根结底,这一系列针对性服务的背后,是大数据杀熟行为在作祟。

更可悲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也并非个例。去年年底,自媒体“漂移神父”的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引发广泛热议。文章讲述作者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发现常点的一家店铺,其配送费由平时的2元变为了6元。作者为此还做了个试验,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仍为6元,而非会员账号仅为2元。

作者还为此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一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的手机,其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基本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本以为开通外卖会员一个月会省10元,其实猫腻都在配送费上。

而对于该自媒体提出的“被割韭菜”的质疑,美团外卖解释称,是定位缓存偏差所导致,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目前,产品和技术同学已经成立专门团队,正在与用户进一步沟通解决问题,提升产品和服务。

除了外卖、打车行业之外,旅游行业同样也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据人民网2020年9月11日报道,家住北京的周女士准备带家人到海南旅行。为节省开支,周女士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通过某在线旅游平台关注航班动态和价格信息。令她没想到的是,“机票第一次搜是一个价格,过一段时间再搜价格就涨了”,最后订单票价比初次搜索票价高了近1000元,而朋友在同天定到的同航班价格也比自己低几百元。

挑战数字伦理 大数据杀熟怎么破?

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相比一般的消费纠纷,大数据杀熟具有难发现、难举证、难监管等特征,可以说是21世纪最普遍的新型商业陷阱之一。那么,消费者就活该被“割韭菜”吗?对于这个世纪难题到底要怎么破?

究其根本,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用户信息的滥用问题。由于互联网企业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算法机制的运作不透明,导致消费者成为了案板上的羔羊,随意任人宰割。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国家还需要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去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拟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而近日,更有人大代表表示,将于今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修改反垄断法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议案,其中包括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该项提议是否会被纳入2021年全国人大预安排的重点立法工作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反大数据杀熟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买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