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邵武大竹镇有一套“土办法”
走进邵武大竹镇,秋收美景映入眼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两年多来,全镇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起文旅小镇还吸引现代农业项目投资。蚊虫少了,景色美了,村子有了新发展。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大竹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量身定制”的一套“土办法”。
清水沟、码放柴火、摆放农具……,洋坑村乐家组组长许家彬带着20多名组民们一起劳作,劲头十足。中秋家家户户清理水沟、灌溉稻田,是洋坑村传统习俗,寓意好风水,盼丰收。2018年开始,这个习俗增添了新内容。
彼时,全市乡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本应是行动主角的村民却对环境卫生漠不关心,认为农村脏、乱、差很正常,还普遍存在卫生陋习。这让镇村干部很头疼,即使他们三番五次上门宣传“门前三包”,村民的积极性还是不高。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主体和受益者都是村民,而发挥村体作用关系到行动的成效。”有着二十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邵武市大竹镇郑文国知道,上级政策要下沉,更要走进村民心里。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带着干部们入村走访,洋坑村的中秋习俗让他找到突破点。在传统的劳作上,加上房前屋后以及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并组织参与劳动的村民聚餐,发放月饼作为奖励。这招真奏效,村民家家户户派出代表参与劳作,乐在其中。镇党委趁热打铁,把这个办法在全镇传统佳节、党日活动中推广开来。
接着,当地还组建一支村民保洁队。不同于把日常保洁外包给公司的“洋办法”,大竹镇在摸底各村组情况基础上,把全镇6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47个网格,聘用28名保洁员负责村里日常保洁工作。这些保洁员主要是从当地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老人中选聘,平均每人月工资510元,日常督查和巡查则由镇村干部负责。“对一季度被镇共建办日常督查和所挂组村干部巡查提出3次以上存在保洁不及时或不到位,将考虑换人;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在年终将给予食用油、大米、牛奶等物质奖励。”大竹镇共建办主任介绍道,运营成本远低于外包模式,而且保洁员的选聘标准公开透明,消除村民的疑虑。
“以前苍蝇蚊子乱飞,现在我们村里到处干干净净,还发展了樱花旅游,有很多客人到我们这,我都不好意思在家门口乱堆放。”洋坑村民秦锋说,他体会到环境改变带来的新气象,也更加注意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秋日夕阳下,洋坑村洋下组组民老熊和老伴在自家院子里浇花种菜,干净整洁的院子种上果树、月季,点缀着山村美景。其实小院之前完全不是现在的光景。
三年前,老熊家的闲置破旧猪栏横挡在自家门前,门窗凋敝,瓦砾破碎。当时,镇里进行危旧房屋整治,工作人员上门给老熊做工作,承诺这危旧房屋拆了,土地使用权还是归原使用人所有,房屋地块的归属权仍属于房屋业主。老熊可以根据镇里被拆用地的规划设计用途,选择货币补偿、入股、种植植被或者圈养鸡鸭等方式来使用这块土地。
考虑到猪栏破旧还是危房,不仅影响村子美观,还有安全隐患,老熊对拆除事宜点头同意,计划拆除后建个院子种上花草和蔬菜。不久,镇里干部现场进屋丈量,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和老熊在现场进行共同核准登记,工作人员绘出四至草图、出具土地使用证明,完成认定后,老熊签订承诺书,拆除工作由镇、村负责。如今,老熊和老伴打理打理花草、照看菜地,自得其乐。镇里还用同样的方式,将洋坑村拆除的旧仓库建成107个生态停车位,出租给“樱花·虹”景区,每年农户可获利1.5万元。其他地块根据规划做了留白留绿,扮靓村庄。路边的菜地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围墙遮挡。
刚刚结束劳作,大竹街村民危传财在“杂物间”内整理农具。这个“杂物间”有点特殊。它利用了村民两栋相邻房屋的狭窄通道,在临街面装起了可通行的门,留出门后空间让村民的农具、柴火有了去处。大竹街的正处于镇区街面,村民新建房屋多沿街而建,平整有序。依照村民生活习惯,柴火、农具等日常频繁使用的物品经常堆放在房屋周边,影响街面整洁。既要让村民日常用具有去处,又要不影响村容村貌。大竹镇“就地取材”,把相邻房屋狭窄通道用起来,装起美化墙,留出一扇门,让村民既可以通行又可以用得上空间。
- 标签:门前有坑风水好不好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