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石化董事长: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石化行业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去年秋冬以来海外天然气价格飙升,对国内市场的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影响几何?如何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上述问题逐一回应。
马永生表示,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能耗“双控”势在必行。中国石化正主动拥抱绿色变革,以碳的“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在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中国石化大力推进传统能源低碳转型,把新能源业务摆在更加的突出位置,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新增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5000万平方米,新能源供给能力达到1000万吨标煤。
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的能源央企担负着保障国内天然气供应的重要任务,在全球天然气价格剧烈变化之际,实现了国内资源“价稳量足”。马永生认为,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占比不足10%,且国内自产资源占总体消费量的60%左右,进口的部分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天然气价格短期波动并不会影响我们国内能源市场的稳定。
中国石化是目前在氢能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布局最为积极的能源央企。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年减排二氧化碳达到1000万吨以上。公司将持续加大绿色氢能业务投资力度,正在布局一批绿氢炼化示范项目。
以下为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的采访实录,原文略有删减:
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去年国内石化行业的营收和利润创历史新高。中石化此前也披露,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各业务板块均实现盈利。这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对今年行业所处的大环境怎么看?
马永生:2021年,中国石化净利润创近十年最好水平,在大庆之年、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总体而言,2021年中国石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克服洪涝灾害、疫情反复、限电限产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抓住经济复苏、油价上升、需求回暖等机遇,顽强拼搏、奋力攻坚,生产经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生产经营质量效率明显提高。国内上游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原油3515万吨、生产天然气339亿方。炼油加快推进“油转化”“油转特”,全年加工原油2.55亿吨、增长8%。化工强化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新产品,生产乙烯1338万吨、增长10.9%,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持续提高。
市场攻坚保持进取态势。境内成品油经营量1.7亿吨、增长2%,零售量1.1亿吨、增长0.98%;燃料油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化工销售经营总量8160万吨、超计划460万吨。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乙烯权益产能升至全球第3位。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打造世界级炼化基地,镇海一期、古雷一期等如期建成,公司乙烯权益产能升至全球第3位。深入推进国际合作,阿穆尔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快建设,与西布尔合作持续深化,中沙聚碳酸酯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新疆库车开建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高质量建成一批炼化供氢中心,已建成加氢站74座、充换电站超1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超1000座。可降解材料、医卫材料等加快布局,易派客、易捷、石化e贸三大电商平台竞相发展,共享服务稳步推进。联合发起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强化碳资产管理,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国家要求中央企业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也是我们谋划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的总基调。“稳”的前提是把风险防控好、“进”的关键是把优势发挥好。
我们会加大对形势的预研预判,针对不同情景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织密防护网,确保各类风险在控、受控。我们会把中国石化在一体化、党建、管理、网络、品牌等诸多优势充分汇聚起来、有效发挥出去,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全力争取好于预期的成果。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油石化行业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如何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满足经济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马永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能耗“双控”势在必行。中国石化正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拥抱绿色变革,以碳的“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
中国石化将统筹好发展和转型的双重任务,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更好地引领带动能源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在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二是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 把新能源业务摆在更加的突出位置,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新增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5000万平方米,新能源供给能力达到1000万吨标煤,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三是加快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确保碳排放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四是深入推进碳减排与利用,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即CCUS)业务。
五是持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探索建立碳交易集中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探索开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预计天然气价格将呈现“短期震荡、总体下行”的趋势
:去年冬天以来,全球能源价格持续攀升、供需形势紧张,天然气、动力煤、石油价格飙升。中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海外天然气市场的急剧变化是否会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在保供稳价方面,中国石化做了哪些工作?
马永生:2021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气温持续偏低等因素影响,各种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波动剧烈,国内天然气供应呈现紧平衡态势。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占比不足10%,且国内自产资源占总体消费量的60%左右,进口的部分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天然气价格短期波动并不会影响我们国内能源市场的稳定。
中国石化作为能源型企业,担负着保障国内天然气供应的重要任务,我们切实履行国企责任,展现国企担当。一是切实履行央企保供责任,努力保障城燃、工业、化工、发电等各类市场的用气稳定;二是加大国内气田开采力度,今年将继续落实各项增产稳产措施;三是确保供应价格的基本稳定,严格按照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在全球天然气价格剧烈变化的时期,实现了国内资源“价稳量足”的目标。
进入2022年后,受地缘政治局部升温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再次走高,油价续创2014年以来历史新高,天然气价格也随着上涨至近期高点。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给国际能源的走势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全球资源供应总体充足,我国天然气产业立足于国产气供应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变化,国内天然气进口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认为天然气价格在当前局势下会维持较高水平,但从长远来看,国际国内市场均不具有消化高额气价的基础,排除不确定性的“黑天鹅”事件影响,预计天然气价格将会呈现“短期震荡、总体下行”的趋势,国际国内天然气供需会达到基本平衡。
持续加大绿色氢能业务投资力度
:在不久前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火炬、氢燃料电池汽车十分瞩目,为全世界展示了氢能的应用场景。但业内认为,氢能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在提高氢能经济性方面,有哪些布局和探索?
马永生: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石化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实力,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我们研发并量产的冬奥火炬“飞扬”,外壳是采用了上海石化的碳纤维、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成的,并且我们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冬奥火炬的量产任务。此外,中国石化的氢能作为燃料点燃了国家体育场“鸟巢”主火炬。不仅绿色环保,还保证了火炬在冬季低温环境中的燃烧效果,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进一步结合。
作为能源行业重要参与者,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化有着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在氢能产业链涉及的关键材料和基本化学品方面也具有优势,同时公司拥有三万座加油站,具有发展氢能业务的网络优势。这些都为公司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提供了基础,也为公司引领氢能行业发展、进一步解决氢能经济性不高等瓶颈问题提供了“底气”。
“十四五”时期,中国石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布局氢能发展。一是规划建设加氢站(油氢合建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二是聚焦氢能交通领域和绿氢炼化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累计绿氢产量超百万吨。三是在氢能交通领域,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氢气制备、储运及加注网络;在绿氢炼化领域,促进炼化企业转型脱碳,实现炼化行业绿氢利用规模全国最大。比如,2021年,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也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最终,力争在“十四五”末, 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年减排二氧化碳达到1000万吨以上。
:去年11月,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氢能是中国石化新能源业务主攻方向,下一步,是否有更多批量化的绿氢项目建设计划?
马永生: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项目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将为当地GDP年均贡献1.3亿元、创造税收1800余万元。
目前,除了在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之外,中国石化正全面推进氢能业务发展。 中国石化将持续加大绿色氢能业务投资力度,正在布局一批绿氢炼化示范项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石化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革命?
马永生: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方向,中国石化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编制了应对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在谋划好现有产业调整转型的同时,从能源供应和服务、相关材料研发生产等方面积极介入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充电站建设方面,借助加油站网络布局优势,推进与电力企业、充电运营企业的合作,截止2021年底,已建成充电站1212座、换电站83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1048座。加氢站建设方面,随着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的逐步公布,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也在快速发展,中国石化已建成加氢站74座。
加快打造“人、车、生活”一体的新零售模式
:去年中旬,中国石化完成了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作为能源企业,国家实行碳配额交易制是否会对中国石化的业务和盈利产生影响?您如何看待碳交易市场对能源行业带来的改变?
马永生: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目前,碳市场整体运行健康有序,促进企业碳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为碳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去年7月21日,中国石化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
除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国石化也在诸多方面深入推进碳减排与利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比如,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即CCUS)业务。目前,我们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即将建成,对我国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近几年,中国石化的卖咖啡、卖口罩、卖车等跨界行为频繁“出圈”,未来中国石化还将在哪些新业务方向上有所探索和开拓?
马永生:多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石化不断探索、“破圈”发展。比如,在疫情期间卖口罩、开展蔬菜无接触配送等。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类似“易捷咖啡”这样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万千车主的需求。
近期,我们还发布了综合加能站新形象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打造围绕车主的“人、车、生活”一体的新零售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新业务、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为消费者的美好生活“加油”。
microsoft 2007密钥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37360.html- 标签:警方回应王珞丹寻鸭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专访中国石化董事长: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石化行业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对石油…
-
政府工作报告透出利好多多,这七条投资路线催化机会值得关注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
- 姐姐新家装修好我去做客,看完我都羡慕坏了,呆着不想走了
- 120平现代简约风,整体空间大气而纯粹!
- 别无头苍蝇一样瞎搞装修!花一分钟看看能省下好几万,这17处个个不实用
- 80㎡新房案例,原木+白色的搭配,温馨而精致!
- 抛光砖和防滑仿古砖,哪个好?20年装修师傅告诉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