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装饰装修  装修施工

教育部发高中改革意见:逐步改变“以分取人”倾向

原标题:高中改革意见 逐步改变“以分取人”倾向

6月20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这一近日发布的文件中,包括了推动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选课走班,要求高校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等内容,并明确各地普通高中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高一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新京报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一文件被称为新世纪以来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各地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意见》提出,课程实施上,各省(区、市)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并将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和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

课程管理方面,学校要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此外《意见》提到,要强化体育锻炼,修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使学生掌握1至3项体育技能。

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

关于教学组织管理,《意见》表示,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意见》也提到,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

素质评价作为高招重要参考

《意见》还指出。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高校招生录取考试科目则实行选考,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高校招生改革方面,《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意见》称,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解读1

推动改革 破解“唯分数论”难题

昨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称,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要坚决克服简单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倾向。

吕玉刚表示,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链条当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学校存在着“唯分数论”、“唯升学论”问题。“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一个难点和热点,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

在《意见》中,对普通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见》特别提到,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吕玉刚表示,这能够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要坚决克服这种倾向。同时要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推动提高命题水平。

解读2

政、语、史编写审查工作基本结束

针对新教材的实施问题,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介绍,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普通高中三科(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编写审查工作也基本结束。

申继亮表示,今年5月份,除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几个学科修订后的教材目录已经发布。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的编写审查工作也基本结束。

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通高中教科书中,除语文、历史、政治三科由教育部统编外,其他学科教材版本各异,各省市也有差异。

申继亮称,新课标提出每一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助于规范教学,就是不要超纲、不要盲目赶进度,也为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

此外,申继亮提到,新的课程强化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一门必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要修。“在高中课程里,综合实践活动是14学分,我们总共毕业学分要求是144分,占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分最高。”

解读3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现千元以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称,确定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是此次意见中的一个亮点,到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是能够实现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还有一些省份标准过低,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的师资保障和教学设施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国办印发的《意见》中提到,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特别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

马嘉宾介绍,目前个别省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标准,但是标准比较低,难以满足学校日常的运转需要,还有个别省份有标准,但是没有落实到位,经费没有到学校。

马嘉宾表示,现在全国有30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标准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在1000元以上,还有个别的省份达到2000元以上。“总体上看,各地通过努力,到2020年达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标准是能够实现的。”

同时,《意见》也考虑到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允许确实有困难的个别地方适当延后至2022年前实现。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完善成本分担机制,使高中学校有更多经费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

■ 专家说法

引导高中回归育人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李建民表示,这是我国新世纪以来首个针对高中阶段的改革方案,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出方向。同时,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也进入到一个内涵发展阶段,亟待通过全方位的政策调整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李建民强调,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培养体系的全面布局,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此外,课程建设、组织管理的支持、学生指导等,也是育人方式变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意见》也提到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对此,李建民认为,“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很多社会性因素映射到教育中而产生的结果。此次《意见》出台对破除“唯分数论”具有积极作用。

李建民认为,政策文件实际上是想引导高中教育回归到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