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紧盯节能减排带来的减产效应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钢铁已经度过成长期,我们判断2015年左右人均粗钢消费将达到峰值,此后钢铁行业进入收缩阶段。美、英、德、法、日、韩、台人均GDP在1-1.2万GDK(麦迪森购买力评价美元)时达到峰值,日韩台因为出口比例大,且地域小能够同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因此人均粗钢消费峰值较高,约1000公斤/人均,上述其它国家峰值为600公斤。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8000GDK,五年内可达1.2w,此外从大数看,假如我国未来5年钢铁需求增速为5%,2015年我国人均消费将接近600公斤,达到发达国家平均峰值。因此估计五年左右中国钢铁行业到顶,PE估值不能高于10倍。
从行业周期看,钢铁是周期性非常明显的行业,过去三十年均是10年一个周期,吨钢净利润高峰在450元,低值在20元左右。由于国家4万亿刺激,这两年吨钢净利提高,但周期大势不变,因此钢铁业还将继续在中低景气度徘徊两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国家“十二五”期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未来几年钢需增速将明显受限,盈利将不容乐观。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处在产业链的劣势端。上游煤炭和矿石定价能力越来越强,对上游没有议价能力;又因为钢铁本身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充分,对下游只有有限的成本转嫁能力。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段。
从上市钢企资产看,国外大钢企煤炭和矿石自足率基本上在70%左右,而我国上市钢铁企业几乎没有矿石和煤炭业务,是纯加工企业,矿石和煤炭资源都几乎都在集团。因此,单单靠竞争最为激烈的加工环节,在经济不确定情况下只能是“随波逐流”,难有独立的或者较大级别的行情。
从地位转化看,长协矿石定价体制的颠覆彻底弱化了上市钢企的优势。上市钢企要么是央企,要么是各省最大企业,有特权性质,享受了多年的、高比例的低价长协矿。我们测算,过去6年,长协矿价与现货矿价的价差带来的利润,占了整个钢铁工业利润的30%,使用长协矿比例更高的钢企这个比例也更高。长协矿定价机制的颠覆,彻底弱化了这种多年的优势。因为参照矿石现货价格进行季度定价,使得钢材涨价带动的矿石上涨收益在下一季度被矿方获得。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