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家居风水

钢铁“过剩”之忧

  钢铁产能过剩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然而减产难,减掉已建成的产能更难。目前,钢铁业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其症结在于中国式的增长模式、地区竞争和市场结构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些内地钢材加工厂的库存每个月能累计一两万吨。让工人们伤透脑筋的就是钢材因长时间露天摆放会生锈,而生锈的钢材只能降价处理,锈迹严重者,只能当作废品处理了。库存一天天增加,而炼钢的高炉又不能停止运转,否则损失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只能亏本出售钢材。
  
  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就在近期,武钢、鞍钢等相继公布价格,下调幅度为300元到1200元不等。钢厂的联合降价可谓是钢铁业一个标志性事件。钢铁价格已由小降变为大跌,加上前段时间国际价格上涨的因素,钢铁的市场价格将会大幅低于行业成本,钢铁企业未来可能陷入亏损。
  
  市场需求往往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大于求的现状直指产能过剩。钢铁产能过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从1999年至今,抑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呼声不绝于耳。去年开始更是向过剩的钢铁产能密集“开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政府有关部门已发布不下五条抑制过剩产能的禁令。
  
  2010年前5个月,中国产钢2.69亿吨,同比增长23.8%。6月份以来,虽然日均单产有所下降,但预计全年钢产量约为6.2亿—6.3亿吨,再创历史新高。6.3亿吨,这是7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今年我国粗钢产量的一个预估数字。这一数字若成真,将刷新去年创下的5.7亿吨粗钢产量历史纪录。过快的产能释放,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迫于高成本、负利润薄至市场需求低迷的现实,6月份以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减产。减产仅仅是生产量上的相对降低,相对容易,但是,降低产能谈何容易?一般情况下,钢厂也不愿减产。因为你减产,而别的钢厂未必减产,减产后别的钢企就分占了你的市场份额。此外,减产停炉会带来设备折旧、管理等更大的成本。所以,减产难,减掉已经建成的产能更难。
  
  中国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始自2005年。当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的文件,按照该文件,“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生产能力力争控制在4亿吨左右,拟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但是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中国钢铁产能就迅速超过4亿吨规模。随后国家发改委调整了调控目标,将“十一五”期间的钢铁产能调整到5亿吨的规模。并同时出台文件称,2006年中国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2007年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20吨及以下的转炉。2007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了4.89亿吨,比上年又增加了6625万吨。而原来定下的当年淘汰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是,“各地淘汰落后钢铁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暗中保护落后产能,由当地经贸委、发改委批准或企业自主建设,将原属淘汰范畴的300立方米以下的改扩建成3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将20吨以下改扩建成20吨以上的转炉项目。2008年钢铁行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了6.6亿吨。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庞大的产能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给行业带来了整体的冲击。需求的急剧萎缩和过剩的产能导致中国钢材市场库存积压严重,价格全面下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政府和行业部门再次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淘汰力度。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2087家企业名单,要求确保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尽快关停。
  
  产能过剩的“中国式”症结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弱化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但是,却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部分地方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产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产业集中度不高,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
  
  钢铁的产量和用钢大户的需求量这两者的走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目前钢铁业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在于其前期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在今年3、4月份国际铁矿石涨价的背景下,反而去拼命扩大产量。这种追求极限式的高速“奔跑”事实上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粗钢消费量的预期数字,普遍存在预测数字远低于最后实际需求的情况。例如,“十五”期间钢铁产能规划到2005年产钢1.4亿吨,而实际2005年钢铁消费量达到3.53亿吨。2005年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编制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对2010年的钢铁消费量估计是3.2亿吨(上下浮动7%),实际上今年这一数字至少超过6亿吨;去年年初制定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预计2009年钢铁消费4.6亿吨,实际当年钢铁消费量超过5.7亿吨。
  
  今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连续5个月在5000万吨以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6月29日发布的旬报显示,6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76.7万吨,环比上旬减少1.7万吨,据此推算,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将不低于5200万吨。
  
  此外,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从2004—2008年固定投资增长率23.9%—26.6%之间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或达32%。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3%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13.3%—21.6%之间,前者比后者快一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还在增长。今年1—5月,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356亿元,同比增长13.8%,保持了较高水平。
  
  去年,我国的粗钢产量几乎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由于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作用,在全球钢铁业哀鸿遍野的金融危机之年———2008年,我国的钢铁业,特别是从事长材生产的中小企业却逆势蓬勃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钢企加足马力生产、扩产的最主要原因。而钢铁产能不断膨胀难以控制的另一原因是:每一家钢厂都是当地政府的摇钱树。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明确要求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以上,才达到行业准入门槛。这意味着未达标企业面临出局危险,但这一规定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落实难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