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今年煤价波动有限
“十一五”期间,我国原煤产量年均增加约2.37亿吨,其中2006~2007年增加约2亿吨,2008年增加约2000万吨,2009~2010年增加3.5亿吨以上;并从2006~2008年的净出口国变为2009~2010年的净进口国,此期间累计净进口煤炭约2.01亿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还将高速发展,如GDP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每年煤炭需求的增量就不会低于2.5亿吨。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前期,替代煤炭力度逐渐增强的新能源,因其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所以它的作用还不会充分发挥;而“十二五”规划后期,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得以发挥以及节能减排执行力度的增强,增量有可能微弱降低;但随着GDP总量在扩大,以固定增速发展的经济每年净增量在逐渐提高,能源消耗净增量也随之增加。针对煤炭生产,因各省对小煤矿兼并重组后的改扩建基本完成并逐渐投产和各电力集团所属煤矿“出力”将逐渐增加等原因,“十二五”规划期间,煤炭生产有可能会达到集中释放的高潮期。
今年将呈“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征
2010年,我国经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进口煤炭受各国经济逐渐复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促使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变得越发敏感;再有,我国主要用煤大户——电力行业适应市场“淡季提库存”的能力在增强,各地方政府在具备和适合储备条件的地点提高了储煤的力度,导致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随着电力集团自有煤炭产能逐渐增多和煤炭市场电子化稳步推进,针对煤炭市场的“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的概念将趋于淡化,因实物和虚拟煤炭储备“蓄水池”作用在增强,未来此“迎峰”只在电力系统内部彰显。
2011年,电煤将存在两种需求:一种是硬性,一种是软性。硬性需求是各行业的实际消耗,软性需求是淡季进行的储备,特别是煤炭稀缺省。这样,在国际环境越发复杂、美元预计进一步量化宽松、我国为控制通胀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国内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等情况下,预计如果国际没有极特殊情况发生,“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将依旧,煤炭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将减少,国际煤炭价格调整对国内煤价的影响有限。
电煤市场价格波幅有限
“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量年均增加约3100亿千瓦时,增幅超过4000亿千瓦时的有2007和2010年,较少的是2008~2009年;2010年发电量有望突破4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年均增加约2500亿千瓦时,增幅超过3000亿千瓦时的是2006~2007年,2008~2009年均增长在1000亿千瓦时以上(2008年最低),2010年增加2400亿千瓦时左右。此期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耗煤年均增长约1.2亿吨,2006~2007年增加约1.3亿吨,2008~2009年增加不到1亿吨,2010年增加1.9亿吨上下(含部分地区储备),其中2010年预计发电耗原煤16亿吨;供热耗用原煤年均增长1100余万吨,2010年增加约1200万吨,预计2010年消耗将达1.5亿吨。
2010年电力行业预计总耗煤为17.5亿吨。2011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力度节能减排暂告一段落,第二产业耗电将有所增加;虽风电、水电和核电发电量同比将有所增多,但短时间对火电的影响力度有限。单位发电耗用原煤的降低对煤炭整体需求影响微乎其微,因电监会发布的《2009年度发电业务情况通报》预计,2015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将下降到330克/千瓦时左右,比2010年仅降低4克/千瓦时。这样,2011年供电和供热耗用原煤增量应在2亿吨以上(2011年跨省电煤运力配置调控目标为76900万吨,占年预计消耗量19.5亿吨的39.44%,说明电厂用市场煤比重将较大)。进口煤受各国经济逐渐复苏,供煤国可供出口的煤炭增量有限和美元长期趋于贬值等影响,我国煤炭净进口年环比增减幅应有限;但英国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国内煤产量不能跟上巨大需求的脚步,2011年中国的煤净进口预计将猛增63%,超过2亿吨。
煤炭供应方面,随着部分地区煤企前期整合基本完成并投入生产、我国铁路运输协调能力在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在增强、公路运输更加顺畅和用户储备意识不断提高等,煤炭淡旺季界限区分将逐渐变得模糊,带来的是市场煤价格波幅将减少,价格相对稳定成为主旋律;虽然煤炭金融属性在增强,但国家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应值得肯定,惟独不确定的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综合这些因素后可初步判断:2011年市场电煤价格将基本稳定,波幅有限,储备不利地区的少部分时段价格同比有可能超过2010年。
冶金精煤消耗量将近6亿吨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铁产量年均增加4800余万吨,其中2006和2009年增幅达到7000万吨以上,2007年增幅约5000余万吨,2008年增幅年环比基本持平,2010年增幅约3000余万吨;冶金用煤增幅与上面情况相类似,5年年均增耗4700万吨左右;钢材出口年均占钢材产量的5%上下,高点出现在2007~2008年。
2010年,全国钢材产量预计接近8亿吨,耗煤约5.7亿吨;成本支撑钢材价格这一趋势基本伴随着全年,钢材市场“旺季难旺,淡季不淡”的特征微弱显现,主因是高库存伴随左右、高成本支撑钢材价格、硬性需求难以大规模释放等。2011年,受国际钢材需求增长缓慢、我国需降低输入性通胀和关税调整等影响,钢材出口不会对国内价格起太大拉动作用;国家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加大了资金的回笼力度,会影响期货市场的表现和经销商的资金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会减弱,开发商资金周转和开发力度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明年政府预计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会对钢材市场产生利好;受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进口与国内年产量不断增加和部分大城市治理拥堵等影响,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节能减排力度阶段性微量减弱的情况下,钢材产量存在进一步增加的可能;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钢材用主要原材料进口铁矿石价格难有大幅下降的机会,国内产铁矿石虽10年首次超过使用量的50%,但难以大幅改变对外依存度;同时冶金用燃料也将挤压钢材利润,因燃料价格将紧随钢材价格变化而变化。这样,2011年钢铁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高库存、高成本和低利润现象,如没有硬性政策和突发事件影响,价格将窄幅震荡,整体倾向于微弱提高。
据中钢协预计,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6.5亿吨(有些机构预测为6.75亿吨),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将比2010年增加4000万~5000万吨,需增加消耗冶金煤2400万吨,届时冶金精煤消耗总量将接近6亿吨。冶金精煤市场价格变化依然取决于钢材价格走势。
化工用煤工艺变革将影响块煤价格
“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氨年均产量增加84万吨,增量呈现逐年减少之势,其中2006、2007和2009年为正增长,2008和2010年受金融危机和节能减排等影响出现了负增长;化工用煤增幅与上面情况相类似,5年年均消耗增量为152万吨;预计2010年合成氨产量为5015万吨,消耗煤炭9028万吨。
合成氨下游主要产品是氮肥和甲醇。“十一五”期间,氮肥年均生产增量为210万吨,其中2009年受政府投资刺激增量最大,2010年受节能减排力度增大影响呈负增长,预计2010年总产量为4627万吨;自2008年到现在,尿素年均出口约400万吨上下,5年累计出口占累计产量的10%左右。甲醇年均生产增量为197万吨,其中2008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量较少,2010年受经济回暖和石油掺混量增加等影响产量增长最大,预计2010年产量为1550万吨;甲醇5年年均进口约270万吨,其中2009~2010年在反垄断调查的情况下,进口却达到500万吨以上,占我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强。
2010年合成氨和氮肥的负增长,预示有过多的产能没有得到释放,再有新建用末煤(在矿山生产的最细粒的煤)的低成本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增多。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新增氮肥产能410余万吨,至年末预计达到6600万吨/年,而国内消费量仅在5000万吨/年左右。这样,虽近两年经节能减排和市场运作淘汰了一部分产能,但2011年我国尿素总产能依然过剩,这样全国尿素装置开工率应难有大的提升,依然有部分落后产能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经技改后的末煤生产工艺。同时,尿素年出口量较多,说明国内尿素年需求总量已接近饱和,未来新增产量主要寻求出口,但2011年尿素出口高关税已确定,这样出口年环比将减少,因淡季低关税出口时段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4个月,即只有7~10月执行淡季出口关税,而我国尿素需求旺季为2~6月和10月底前后。再有,虽国际经济回暖和粮食增产对尿素增量需求依然存在,但也难提高2011年我国尿素出口。综合以上情况,2011年尿素上半年依然将呈现旺季不旺的格局,下半年价格高点有望出现在10月份。
2010年化工产品价格呈成本支撑和市场需求交错发力的格局。2011年应与其类似,作为化工主要原料的煤炭,价格波动依然决定于甲醇和尿素价格的变化;随着末煤生产工艺以其原料来源广和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侵蚀”,市场淘汰的大部分生产系统都是以块煤生产的传统工艺,这种趋势将或多或少对原料块煤价格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影响有逐渐增加的可能。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