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面临三大危机
近期,本报开设"房产推销烦心事"系列报道,陆续聚焦楼盘促销短信多是"大忽悠",晚上敲门、信息曝光式推销"雷"倒业主,海外中介良莠不齐、后续服务难保证等问题。造成如此乱相的深层原因何在?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从业者危机--
无执业资质,少了"紧箍咒"
"出租房地产经纪人证书,价格面议,不加金"、"本人诚意求租房产经纪人证书5本,供注册公司之用"……房地产论坛上有很多这样的求租执业证书帖子,记者拨通相关联系电话后,出租方和求租方都十分"爽快",一名拥有执业证书的女士告知,她的证书已出借,正准备删除网上信息;另一名求租者则说,他的房产中介万事俱备只缺5张执业证书,因此愿每月出500元租证书,签3至5年合同。
业内人士透露,经纪人条例虽已明确规定中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有证照的经纪人依然比例不高。一些中介人员坦言,他们学历不高,但入行多年照样熟悉楼盘信息和客户需求,虽然考不出门槛颇高的证书,也不影响接业务。
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持证经纪人张先生则不这么认为:"证书是对从业行为的一种约束。"他说,从业人员如违反职业操守,将会面临处罚甚至会被吊销从业资格证书。那些无证上岗的中介人员,正是因缺少这道"紧箍咒",才会不择手段进行房产推销。同时,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卖房者,倘若接受无证书经纪人提供的中介服务,出了问题将难以维权。
行业准入危机--
"加盟店"等门槛低开张易
一个沿街面小房子,里面两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名经理外加一名伙计……走访中,这样"简陋"的房产中介在楼盘密集的市中心为数不少,这些店多是一些知名中介的"加盟店"或"夫妻店"。他们只需找持证房产经纪人到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就可以开一家小店。
记者发现,这些小中介所用的居间合同也存在"猫腻",一些条款明显有利于中介方。有客户反映,协议往往对上下家需要缴纳的中介费用规定得很明确,却没有写清万一交易不成功中介所应承担的责任,中介人员花言巧语让客户早些签字,出现问题后却恶脸相向;双方客户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时,整个交易尚未完成,中介就会要求付清全部费用,否则以不刷交易登记卡、无法办理过户相要挟。
"客户明知小中介靠不住,但还是经不住各种/'钓鱼/'招数。"业内人士分析,小中介由于店面孝不投入宣传费,反而更擅长"钓"客户。虹口区一家中介老板表示,他们有时公开的房源手头根本就不存在,但吸引购房者或租房者走进店门总是好事。有时生意不好时,他们只能通过印刷小广告塞进门缝,或到业主家敲门等主动招徕方式,一些客户图方便就会把业务交给他们。
客户信任危机--
客户存误解,矛盾致"双输"
房产推销让市民感到烦心的同时,中介也因客户的不信任而苦恼。许多房产中介回应,不少针对他们的投诉是被"冤枉"的,一些客户在接受服务时要求一些附加服务,得不到满足便不肯付钱或跳开中介"跑单",为此引来不少官司。
静安、普陀等法院的法官告诉记者,一些房产中介纠纷因事前双方误解产生,客户败诉的案例很多,同时房产中介也赔上时间成本,很划不来。在最近一期案例中,江小姐曾通过房产中介将一套房屋出租给外籍人士,并支付了一笔中介费。前不久,江小姐经这家中介公司续签租赁合同,由于江小姐不同意再次支付中介费,被房产中介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江小姐支付费用。
法官分析说,房产中介的每一次行为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客户也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续租房屋完全可以不通过中介自行洽谈。客户若心存疑虑,应当事先充分了解、签订规范的合同来约束双方行为,不要让信任危机造成"双输"局面。
专家建议
要自律也要监管
加强房产中介的管理,构筑行业信誉已是当务之急。有专家认为,对房产中介的市场准入,应有更高的注册资金要求和规范的财务制度要求,并加强《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证书》和《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资质认定管理;此外,还需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自律推动行业发展。
有市民提出,要改变房产中介行业信任危机,除行业自律外,政府部门也需加强管理,如加大对无照无证经营者的清查,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等。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