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合情合理
随着我国逐步加强对稀土的管理和限制,稀土已替代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资源。
在国际市场,由于中国承担了全球市场95%以上的供应量,中国控制稀土产量及出口总量的举动,一方面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国的不满,另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国家转战其他资源市场,稀土的国际格局正酝酿变化。
在国内市场,稀土经过一番暴风雨般的整治、整合之后,逐渐呈现出资源向几大龙头企业集中的特点。
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博弈结果如何,中国掀起的这场稀土业整治运动注定艰难。
林东鲁说,世界必须正视并承认一个事实,中国以30%的稀土储量,供应全球90%以上的需求,而拥有稀土资源的美国、俄罗斯产量都为零。
中国因此获得了“稀土世界、中国为王”的美誉,但这背后,却是环境污染、产业混乱、产品初级的满目疮痍。
“中国稀土产业已到十字路口。”林东鲁说,中国必须主动结束国际稀土市场不平衡的供应格局。
中国稀土政策合情、合法
《21世纪》:有国家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你怎么看待这些舆论?
林东鲁:我国控制稀土出口,旨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稀土资源仅占世界稀土资源的30%,却供应了全球超过90%的需求,这是不公平的。
现在正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重新开采资源的好时机,建立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机制,而非中国一家独大,才能更有利于稀土行业的长久发展。
有些国家指控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中国的资源。WTO的贸易规则主要是反对限制进口、封闭市场的行为,没有规定不能采取限制本国产品出口的措施。
《21世纪》:西方国家抱怨中国采用配额制限制出口,有的甚至扬言在稀土技术上给中国施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东鲁:西方真正担心的是中国控制稀土出口之后,相关高科技产业向中国转移。但任何一个国家在资源开采的同时都伴随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这是必然趋势。
在技术方面,中国稀土分离冶炼技术国际领先,是世界上唯一能大量提供各种品级规格稀土产品的国家。中国又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开发稀土材料高效清洁和循环利用技术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就产业链来讲,处于中游产业的发光、永磁、储氢和催化材料等已有很大进步。
尽管目前我们下游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除核心技术外,还受到先进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的限制,但这种情况在各产业都是一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21世纪》:你近日与美国驻华使馆就稀土问题展开谈话,双方主要谈了哪些内容?
林东鲁: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保证稀土供应,我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各个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不一同开采呢?既然他们提出要资源共享,那各国都有稀土资源。
我们中国只有世界稀土资源的30%储量,更何况,有一些国家还没有公布自己的储量。美国、俄罗斯等,都有稀土资源,只是封存起来不开采罢了。
我们的态度是,日本等国长期低价采购了中国大量稀土,加工后又高价卖给中国。稀土“白菜价”的时代坚决不能再回来了。
稀土整合受利益牵绊
《21世纪》:稀土行业整合进展如何?你认为整合的最大难度是什么?有什么建议?
林东鲁:稀土行业整合受到各种利益的牵绊,包括民企与国企、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利益矛盾,所以注定行业整合不会一帆风顺。
我认为,稀土行业整合需要政府支持,政府不点头,企业是没有办法的。另外,还需要大企业、大资本参与。
另外,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防止垄断,防止稀土产品价格过高对下游产业造成压力。
《21世纪》:你认为,中国在构建稀土话语权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林东鲁:虽然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但具体还需要采取行动。
我们可以从其他资源整合中获得借鉴,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然后一致对外,对外过程中,应该是市场主体,而不是政府组织。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政府的角色不会很尴尬。
《21世纪》:目前国内各地都在整治稀土开发秩序,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整治?
林东鲁:中国前几年就开始研究确定稀土产业的环保要求,要求一些未达标的工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就停产。由于没有新批的工厂,所以目前产量减少与此有关。
今年环保不达标的稀土工厂还要继续整顿,同时“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此也提出严格要求,主要是要在源头进行整改。国家将鼓励稀土产业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注重环保的方向发展。
《21世纪》:我国正在尝试做稀土储备,并且是以你曾经执掌的为试点,你认为,我国进行稀土储备是否时机成熟?储备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林东鲁:我建议进行多元化储备,即生产企业、应用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制定中长期的战略储备计划,生产企业储备可以调控市场保障生产企业利益,应用企业储备可以保障其生产的正常运转,而政府储备则是为了国家安全,这几种储备形式各有利弊,不能互相代替的,政府储备则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稀土价格将继续上涨
《21世纪》:目前国外正在积极寻找替代资源,美国甚至考虑重新开启稀土矿山,这些矿山投产后,会不会给中国的稀土行业带来冲击?
林东鲁:其他地区的资源投产后,对中国轻稀土的需求会减少,对于中重稀土企业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轻稀土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
目前中国倒是应该注意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和人才外流现象。据我所知,日本、美国在东南亚建立新工厂后,很多技术工人是从中国挖过去的,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投资境外稀土资源,扩大资源占有率。
《21世纪》:这是不是意味着,稀土价格还有上升空间?
林东鲁:你看看美国为稀土出口第一大国时期的稀土价格,至少是现在稀土价格是10倍。
随着稀土需求得到拉升,尤其加上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稀土的价格上升将获得支撑。
《21世纪》:政府重视稀土资源后,很多企业都想进入这个领域,都在抢资源,按照之前的经验,会不会形成过剩?
林东鲁:是有这个问题。大家一哄而起,不认真思考有资源的地方到底该如何发展,各家什么都搞,最终很容易过剩。
稀土产业必须与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所以产业规模不能过大。
目前国际、国内需求分别是5万吨、7万多吨,而我们前端分离的能力已经达到20多万吨,没必要有那么多企业。
另外,稀土资源是有限的,现在想得到资源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建议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往下游发展,多注重深加工技术。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