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人自己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橱柜行业,即使有很多作为“项目投资”的大企业,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充分考虑“橱柜现状”的特殊性,一味强调“以市场和销售为主导”的经营常态,致使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前后端完全脱节,生产制造严重受制于前端(销售)。
中国橱柜起源时的误解
很多橱柜企业主在橱柜开始面市的时候就误解了橱柜的实际用途和消费需求,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以至于在后续的发展中陷入了一种发展的怪圈。
1、将橱柜与家装等同起来,认为:是依靠“手艺”、“手工活”敲打而成的橱柜。
2、受制于厨房环境和基础装饰现状,被动的依赖“人”的手艺,进行“依样画葫芦”,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手工作坊式”的概念。
3、绝大多数“从业者”几乎全部偏向于“迎合”,不能主动“改变”观念、认识,尤其是遇到“家装工程队”对“安装橱柜的理解”,“基础条件配合”等等不太可能快速进步的“难点”,迫使橱柜公司一味地“迎合”。
4、消费市场对“橱柜”这一新兴产品的认识局限性,使消费者容易以自身的传统需求考虑,在得不到正确引导,或者正确引导不是主流的情况下,市场和消费者认知的局限性,成为橱柜产业化的巨大阻力,令有些有条件启动产业化的公司望而生畏。
5、有很多作为“项目投资”的大企业,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充分考虑“橱柜现状”的特殊性,一味强调“以市场和销售为主导”的经营常态,致使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前后端完全脱节,生产制造严重受制于前端(销售)。
综上简述,最终演变成一个十分典型的“低效率、高成本”的手工作坊行业,使投资没有用武之地,使人才不可溶入,使先进的商业行为和理念无法贯彻实施,使现代管理模式无从在“作坊式业态中”渗入。
橱柜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商品?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对橱柜的商品性质非常模糊。纵观多年来橱柜企业主的发展,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小作坊形式,似乎只要将产品卖出去就行了,一味的追求销量,而没有深层次的去理解自己所买产品的商品性。
1、重包装、重策划、重表象、重商业技巧,成为中国橱柜市场的主流。七、八年以来并未形成基础,也没有产生“竞争力”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橱柜的矛盾在营运、在于交货、在于产业形态改革的最为基础的根基。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