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产唱主调 2011年成都房价有望大幅回调
庆元旦,迎新年,欢欢喜喜过大年……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11年,四川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既亢奋又惶恐,亢奋的是2010调控之年仍然收获不菲,惶恐的是持续不断地调控是否会继续加码?明年楼市将走向何方?2011年是否会成为楼市走向的分水岭?
随着宏观调控走向深入,政策因素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愈发显著。
尽管在持续调控之下,近来全国主要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仍然不少,但随着调控声威不断加大,各大部门调控举措多管齐下,越来越多开发商开始感到不安,就连一贯“唱涨”楼市的任志强也提醒同行,“如果一味逆政策而行,可能招致第三波更严厉地调控”。
政策无疑将是左右明年楼市的首要因素。让我们对其一一研读,或许能从中找到明年楼市的走向――
调控加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12月12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会议还强调,要强化政府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策越来越强调政府在住房供应中应承担的责任,不再单纯强调调控房地产市场本身,这一重大变化,表明了中央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与决心,必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在行动,12月7日,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强调加强考核与问责,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查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严肃查处囤地炒地闲置土地行为等20条举措,令本地不少房产企业神经绷紧。
面对这些新的政策声音,市场反响如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楼盘近期销售速度明显放慢,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在成都最具潜力的天府新城,记者走访几个楼盘发现,就是在周末都显得门可罗雀,一销售部经理的解释是,近期成都天气骤冷,出门的人减少,所以售楼部显得冷清。记者在成都北面也发现类似的情形,而且刚从一售楼部出来,就有另一楼盘的营销人员来“迎接”,再三动员你去他们的楼盘看看。
民生地产唱响楼市主弦律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是一句空话。1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套,与今年580万套的规划相比,同比增长了72.4%。
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多大的供应量?假设每套的面积是60平方米,明年建设1000万套就是6亿平方米。而根据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才5.77亿平方米。也就是说,明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计划建设量将超过2009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总和。如此大的以中低价位为主的保障房供应量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对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及地方政府执行力度表示担忧。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认为,对此不必过分担心,有两大动因促使地方政府切实加大保障房建设的投入:一是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二是不少地方的投资增长还有赖于房地产投资的贡献,保障房建设投资是其中重要方面。
回归居住房地产重新定位
保障房服务于中低收入家庭,商品房更多面向中高收入家庭,房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这会不会造成商品房价格继续高企呢?四川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蒋华东研究员指出,只要楼市调控政策不松动,尤其是严格限制按揭贷款投资购房,再加上保障性住房消化部分商品房需求,或许2011年就会成为楼市走向的分水岭,高房价楼盘难免“高处不胜寒”。“目前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是前段时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楼市的影响还能持续多久。”蒋华东说。
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等发布的2011年《住房绿皮书》预测,明年楼市将继续调整,房价稳中有降。“绿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应警惕经济房地产化的风险,这将导致社会资源短期向单一行业集中,并将阻碍产业升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同时,经济房地产化将助长投机心理,吞噬企业家精神,掏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矗
的确,住房的基本功能是居住,而不是投资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权贵追逐财富的游戏,房地产业回归“民生本位”是理性选择。来自各权威渠道的声音,无疑为明年楼市预期定下了基调。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