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将巨变 钢材市场压力趋增
从钢铁行业的发展来看,货币政策的“稳健”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将为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及兼并重组提供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这将对中长期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时至岁末,宏观经济政策即将发生巨变。
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此举意味着自金融危机以来,实施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将退出。“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家货币政策的趋紧将对整个钢铁流通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钢贸商,面对明年的政策转变,老王感到压力陡增。
政策变脸宽松转稳健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卓有成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保增长”已经不是当前中国政府所需面对的首要挑战。2010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已明显出现趋稳迹象,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
在充分分析了今年的经济形势之后,中央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分析师苑广山认为,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开始,央行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渐成为历史。
除了目前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之外,上海居斋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容干对笔者表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也是此次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重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增幅仅为1.5%,随后几个月,CPI不断走高,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9%,而10月份,CPI年内首度破4,同比上涨达4.4%,创25个月新高。“在物价上升压力推动下,偏强的基本面为国家出台较为严厉的抑制通胀的宏观政策提供了坚实基础。”黄容干说。
目前,受复苏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因此,也有部分人士担心,大量热钱可能向我国这样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
对此,黄容干介绍,目前国家对国外热钱在国内购房等大宗交易已经有了新的限制措施,相信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对热钱的流向进行严格限制,从而减小通胀的预期。
面对调整乐观谨慎
按照惯例,在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于近期召开,该会议将讨论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物价工作会议以及央行等部门的各种会议将陆续召开,分别部署经济增长、物价和信贷等多个指标计划。
有分析人士认为,为适应国家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形势,信贷新增量和广义货币发行增速将下调。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资金密集型的钢贸行业来说,将带来不小的压力。苑广山认为,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势必使得明年货币投放总量受到控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中小钢材贸易商的囤货规模将受到限制,中间环节的库存总量将会下降。
部分钢贸商也担心,国家货币政策的趋紧,钢贸商的资金链将受到直接影响,明年的经营环境对于钢贸商来说将更加不利。
其实,早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各家银行已经基本制定完毕2011年的新增信贷规模,上报的规模跟今年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由于央行最终会对各家上报的数字“打折”,所以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缩减将成定局。据多家机构的预测,明年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6万亿~7万亿元,尽管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但上限仍有可能达到7万亿元。
对此,分析师董军洁对笔者表示,尽管明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信贷量缩减已经确定,但考虑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明年的钢贸企业所处的环境预计不会改变很大。
同时,杨志强也对笔者表示,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自身企业的影响有限。
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
在货币政策趋紧之后,对于未来钢铁行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苑广山认为,从钢铁行业的发展来看,货币政策的“稳健”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将为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及兼并重组提供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这将对中长期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苑广山预测,明年银行信贷在保障房建设中的支持力度将增强,社会住房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总体上房地产市场容量将得到保证,对钢材的需求不会明显减少,这对后市钢价是一个利好。
对于钢贸商来说,尽管政策的收紧对于部分无固定钢厂进货渠道,终端渠道少,自有资金不充裕的企业会带来发展的制约。但黄容干认为,宏观环境的改变,将使钢贸商的经营行为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货币政策趋紧,使得钢贸商的经营更加谨慎,从而减少了盲目扩张的行为。
此外,董军洁认为,钢贸商应该抓住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适时改变企业的经营策略,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服务理念,拓展下游用户,壮大企业实力。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