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引导陶企未来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替代量变式增长
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标准,陶瓷企业应该及时摒弃拼规模、比产能的传统指标,甚至于延缓或者调整原有的扩张计划,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过加强管理提升效益、降低成本、鼓励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改善员工收入和福利方面来。
作为一份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在近2万字的篇幅中,只字未提GDP的具体增长目标,这与5年前“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被提到了“规划”开篇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这样的论调与观点并非今日才有,只是这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被写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以一种国家发展战略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它的出台,将会对建陶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带来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建陶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大国,长期以来,中国建陶业依靠量变式的增长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产量第一、企业数量第一、从业人员第一、出口数量第一、人均陶瓷砖第一……与此同时,陶瓷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都屡受外界诟病,虽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行业发展模式已讲了许多年,甚至在陶瓷大省广东以“双转移”为重点的“腾笼换鸟”及山东产区大规模削减陶瓷产能的背景下,陶瓷产业的发展依旧以量变式增长为主要途径。在新一轮陶瓷产业转移与区域化的进程中,跑马圈地、大上陶瓷生产线的消息不绝于耳,一条条位于城市及其周边老产区的小工厂、小窑炉被关闭、****与整顿,更多家现代化的大窑炉、大厂房在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中国瓷砖的生产数量近三年来是一路攀升,从07年的50亿平方米增长到08年的58亿平方米再到09年的66亿平方米,估计今年瓷砖产量增长幅度仍然超过10%,与此同时,建陶生产强国西班牙却从07年的5.85亿平方米下降到08年的4.95亿平方米再到09年的3.24亿平方米,另一建陶强国意大利建陶产量也是一路下降,从06年的5.69亿平方米下滑至09年产量3.68亿平方米。
然而,西班牙、意大利两大建陶生产强国,虽然产量逐步下降,但其销售额、销售单价、单位能耗、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指标却不断优化,令中国陶企难以望其项背,更别说其在设计、研发及品牌、渠道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了。中国陶瓷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方式,由过去单纯的量变式、低成本、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到内涵式、创新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才能实现中国建陶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由陶瓷大国到陶瓷强国的梦想。
加快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是一场持久战,是新时期我国陶瓷产业现实而又必然的选择。“十二五”规划当中,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标准,陶瓷企业应该及时摒弃拼规模、比产能的传统指标,甚至于延缓或者调整原有的扩张计划,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过加强管理提升效益、降低成本、鼓励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改善员工收入和福利方面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与成本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和利润最大化。
2010已为时不多,本该出现的销售旺季没有出现,不少企业爆仓停产,面临着重重压力,更多企业受累于多方面的因素创新不足,裹足不前,但仍然有新的资本、新的进入者迷恋于过去的发展经验而不断地跑马圈地、扩窑建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企业唯有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踩准市场的节拍,颠覆原有的增长模式,适时地进行变革,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永立不败之地。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