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具背部受敌 佛山陶瓷业遭遇市场风寒
根据陶瓷业的发展,腹背受敌,佛山陶瓷业遭遇“极寒”,在人民币升值和楼市调控政策等多重压力下,陶瓷业将有大批企业面临困境。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让很多陶瓷人都以为末日来临,但是由于国家4万亿投资的推动,2008年冬天一过,不少企业的库存又消化掉了。“虽然也倒掉一批企业,但终究不是致命的,而今年下半年的形势却很不明朗。”
旺季不旺库存再增
从10月18日到22日之间,被称为中国陶瓷之都的佛山同时迎来了3场陶瓷类展会——第十六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会(又称陶博会)、第六届中国(佛山)国际马赛克展会和2010年中国艺术瓷砖节。王学兵乘着没活干的时间也会去转转,但是凭他的直观感觉,今年没有去年热闹。而为了吸引更多眼球,本次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会还悄悄把名称由过去的“陶交会”改为“陶博会”。
“7~8月是淡季也就罢了,但是10月黄金周期间仍然热不起来,让人很是担忧。”在陶博会上,一家陶瓷企业的业务经理陈先生向笔者抱怨称。在他看来,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让很多陶瓷人都以为末日来临,但是由于国家4万亿投资的推动,2008年冬天一过,不少企业的库存又消化掉了。“虽然也倒掉一批企业,但终究不是致命的,而今年下半年的形势却很不明朗。”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晗私下告诉笔者,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库存积压,而10月的“黄金周”竟变成了“门可罗雀”,让企业顿生寒意。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也曾表示,今年下半年要停掉的生产线或者要倒闭的企业,甚至可能比金融危机时还多。
事实上,陶瓷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早就摆在了桌面。近年来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出现:河北高邑、沈阳法库、辽宁建平、山西阳泉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福建、四川的建陶产品总量又并没有明显减少。资料显示,2007年建筑陶瓷砖产量为50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55亿平方米,2009年则突破68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将突破70亿平方米。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产能严重过剩。
作为世界陶瓷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外贸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介绍,2008年我国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5632万件,仅增长1.9%。2009年出口5377万件,下降4.5%,且同时出现出口量下降、出口金额下降、出口产品平均单价大幅下降的现象。陶瓷出口形势已经显示出疲态。
出口形势再度恶化
10月20日下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蒙娜丽莎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等陶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聚集在了佛山市瓷海国际5楼会议室,他们要讨论的中心话题就是新“国十条”等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以及由此带给陶瓷卫浴行业的危机。
在佛山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岳荣看来,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从长期来说对陶瓷卫浴行业影响不大,短期来说影响会比较大。因为该行业跟房地产是息息相关的,只要消费者保持观望或者暂时持币待购、等待降价,都将对陶瓷等建材产品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也认为,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一定会对陶瓷卫浴行业起到加速推动洗牌的作用。
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影响陶瓷行业的还不仅仅是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人民币升值等也成为以外销为主的陶瓷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重庆四维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才友已经关注到了汇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人民币面对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时,外向型企业一直依赖的低价竞争力正慢慢消失。“汇率变化对我们整个中国卫浴行业可能都会有影响,因为我们的产品到国外价格会更高,我们产品的竞争能力也会相对降低。”在第四届中国卫生洁具高峰论坛上,周才友如是表示。
而6月份欧盟发起的大规模“反倾销”调查至今也让不少企业提心吊胆,虽然最终正式抽样名单暂时只涉及11家企业,相关企业都还在积极应诉,但如果反倾销指控成立,中国陶瓷企业将被课以高达430.5%的惩罚性关税,欧盟陶瓷市场或许将向中国陶瓷产品关上大门。
在节能减排压力下,陶瓷业更是危机重重。今年9月份以来,广东肇庆等地对包括陶瓷在内的企业实行限电措施,已经致使当地陶瓷企业大面积停产。而陶瓷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在越来越强调低碳环保的今天,形势显得更为窘迫。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年底肯定又会倒掉一大批企业。”在陶博会的一个展位前,来自广东潮州的一个经销商告诉笔者,据他了解,现在不少陶瓷企业都徘徊在生死边缘,做一天停一天是常有的事。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念超认为,总体来看,陶瓷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于良性。这种良性是指市场将由5到8个主导品牌占据,从而结束品牌混战的局面。
某知名陶瓷企业市场部人士告诉笔者,现在陶瓷产品的品牌集中度非常低,即使排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仅仅是个位数。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000多个陶瓷品牌,且产能还在不断扩张,品牌间的厮杀注定会越来越激烈。
在张念超看来,在橄榄型的行业布局中,处于中间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农村和小城镇为许多小企业提供了市场,城市为大企业提供了市场,反倒是中间的企业,上不去也下不来,更容易受到冲击。”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理论上小企业有面向农村的广阔市场,但从目前的竞争形势看,一旦中型企业受不了压力将市场向下转移,小企业就会遭殃。
在洗牌的气氛越来越浓的时候,像王学兵这样的一线工人正在为自己的饭碗而焦虑不安。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以及陶瓷行业的低门槛,不少企业纷纷涌向这个行业,最终导致竞争加剧。不过,在一些大企业看来,这是行业发展必然经历的阵痛。
有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笔者,他们反倒希望寒冬能来得更猛烈一些,那样将淘汰很大一部分企业,告别行业无序发展的局面,最终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十足信心的企业来说,已经没有心情再谈行业洗牌了。
尴尬的创新路径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至今对行业内模仿成风的现象感到无奈。他告诉笔者,东鹏是一家因创新而受益的企业,但目前在坚持走创新道路的同时,却发现这条路已经越来越不平坦了。自己投入大量人力、资金研发的新产品,但马上就会引来大批模仿者。
“创新者总会付出代价,研发10个产品也许只有1个能得到市场认可,而研发投入、市场推广都耗资巨大,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就很大;但模仿者哪个产品好卖就生产哪个产品,几乎不用付出。”东鹏陶瓷媒体主管马俊武对笔者表示。
因此,业界也就流行一种说法,谁创新得快谁死得也快。
实际上,模仿国内瓷砖产品已是“小巫”,更多的模仿者都把眼光瞄向了意大利。“我们老总每年都要去意大利好多次,随时注意那边的动向。”一家知名陶瓷企业内部人士向笔者表示。“你看这块,”在该企业的展览大厅里,上述人士指了指地上一块布满花纹的棕色瓷砖说,“我们老总在意大利发现这款产品销路很好,回来后立即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调配,效果很好。”
该人士告诉笔者,由于创新的风险和难度很大,反倒是模仿来得更实在。“‘山寨’能达到高水平也是一种境界。”
在谈到盲目模仿意大利的问题时,张念超表示,“(相关企业)没有找好嫁接点,没有长远规划,只在乎短期业绩,最终显得不伦不类。”
而在创新方面的乏力也成了我国陶瓷业的一道硬伤。少数在创新、多数在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也没有自己过硬的品牌形象,行业最终只能在低端化徘徊。
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前途所在
出口的陶瓷确实相当便宜。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在国内售价100元的瓷砖,不远万里到了国外,也许只卖20元。在这种看似悖论的后面,该人士解释说,这样是为了平衡产能,因为国内无法容纳这么多瓷砖,只能以低价的方式出口。
然而,近年来这种低价方式却屡屡碰壁,先后遭受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就在近日,佛山最大陶瓷出口企业亚洲陶瓷表示要出口转内销。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内销未必就比出口强。张念超告诉笔者,在楼市观望的背景下,房子的销量将影响陶瓷产品的销量,最终有可能出现陶瓷企业的倒闭潮。
不过,化解危机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10月中旬,佛山市经贸局公布了《佛山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计划斥资4.13亿元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一种新型建筑陶瓷薄板,厚度仅为5.5毫米,用料是传统陶瓷的1/3,这样的创新今后将备受推崇。
有专家提出,卖陶瓷就是卖文化,要把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入陶瓷产品当中,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或许,这才是今后中国陶瓷行业的前途所在,分析其发展的根源所在。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