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建材选购

环保新材料业助推重庆工业腾飞

    【中国建材网】市场空间巨大
  
  前不久,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CPIC)凭借“工程塑料用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纱项目”,一举拿下我国工业领域的代表性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是中国建材行业首次获此殊荣。
  
  据了解,作为一种可回收的环保新材料,工程塑料用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纱每根只有头发丝细度的1/10,1000米长的重量仅4.6克。它可以被织成柔软的电子布,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高端手机等电子产品生产,是目前国内最细、最高端的玻璃纤维。
  
  这种新材料的发明,对重庆市意味着什么?
  
  轻工业情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要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建成国内最大的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在提供产业鼓励政策的同时,建立完备的供应链也同样重要。而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更环保、更高效、价格更低廉的原材料,对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意义更为直接。
  
  记者了解到,除了笔记本电脑产业,重庆市新兴规划的通讯设备、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等产业,对于新材料都有着较高的依赖度,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不夸张地说,新材料工业,是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腾飞的助推器。”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重庆市以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等为代表的九大传统产业也亟须从整体上提档升级,也需要新材料产业的支撑。
  
  集群效益亟待提升
  
  然而,即便重庆市不乏材料科学方面的创新产品,但从整体上看,尚未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很多渝企掌握的新材料技术,只能满足传统产业以及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产品的生产需要。大多新材料技术,掌握在东部沿海,甚至国外企业手中。这意味着,渝企要走向高端,只能依靠技术产品的引进,这就要支付一笔高过预期成本几倍的费用。
  
  同时,重庆市大多数新材料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人才匮乏,技术引进后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利用方面缺乏技术力量。
  
  记者从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院了解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基础薄弱,和发达工业城市比较尚有一定差距,二是从产业属性看,新材料产业投入大,研发耗时多,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部分企业缺乏参与热情。
  
  以“玻璃纤维短切纱”为例,记者获悉,从2001年该产品正式研发,直至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历经了整整十年。“新材料行业,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实力,而且还有耐力,”一业内人士指出。
  
  对于如何破解渝企的困难,重大经济学研究院一教授支招,“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加强引进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同时加强高精尖项目、技术、人才的有选择性引进,及时解决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发力不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