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转移基地遍地开花OR一地鸡毛
【中国建材网】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全国承接热潮高涨,新兴产区如雨后春笋,可以说,陶瓷产业即将由共尊周王的春秋时代过渡到群雄征伐的战国时代。2009年,全国各地来佛山招引陶瓷企业的县市级单位就超100家,去年也还有不少。“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势态中,新产品、新企业、新产区依然能够见诸报端,看似脱颖而出、顺风顺水。
但值得警惕的是,像游牧部落迁徙的陶瓷企业,在宽松政策及巨额利润之下,有可能增加企业依赖既有增长模式的惰性,新兴产区指望的“后发优势”极有可能演变为“后发劣势”。能量永远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移植在中西部腹地之后,落地生根,势必依赖转移之前的路径,从而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步伐。
一般来说,政策往往是根据表面现象作出的。新兴产区的不断涌现,容易带来争夺企业资源的恶性竞争,从而缺乏制度性的构建,导致良性机制的缺席,和企业自我更新的乏力。新兴产区基本位于欠发达地区,在利益、考核等因素驱动下,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地区因此患上“招商引资饥渴症”:只要引资项目经济效益好,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能拉动GDP的增长,甚至仅仅是能够引来资金或项目,就赠送土地、减免税收、忽略环保,甚至明知引进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也一路“绿灯”。貌似“产业转移”,实为“污染转移”,直接导致污染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扩大。对新兴产区来说,得利一时;对产业来说,升级乏力。
在现实利益面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成为空话,“后发优势”,沦为侈谈。如果放弃高起点、高标准建立新型企业,而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接别人淘汰的设备工艺,只能是“后发劣势”。东部地区吞食苦果的历史,又将上演一次。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在投资发展上的竞争,主要是投资发展环境的竞争。经济环境就像“磁场”,环境好,磁引力就强。新兴产区若是想要走得更远,除了引进佛山企业之外,对于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引进、借鉴,以及加强产业环境的培育、改善,尤其关键。
升级、转移、治污、减排、反倾销、地产波动、限电等诸多因素,陶瓷行业发展势必瞬息万变,机会与威胁迭出不穷。混沌理论消除了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的幻想,也宣告了简单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已经失灵,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持续加深这个行业的焦虑与狂热。当然,行业轨迹的新生变化,或者制约发展的关键短板,在精细入微的洞察中也能显露无遗,若能顺应变化或突破短板,改写行业格局与企业地位,自然也是短期之内可以看得见的愿景。
未来的愿景如何,取决于现今的脚步。众多产区勃兴,都是瞧见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一旦市场稍微紧缩,很难想象企业会面临什么样糟糕的处境,会是嚼过之后吐掉的口香糖吗,还是用过即扔的卫生纸?若然,遍地花开的盛世图景,只是一地鸡毛。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