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污染隐患刻不容缓 亟待建立有效回收机制
【中国建材网】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0是“地球一小时(EarthHour)”行动的活动时间。这项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地球环境,家居产品也越来越向节能环保靠拢,在我国的家居建材市场上,节能灯首当其冲。
节能灯市场庞大汞污染隐患不容小觑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发展,我国的节能灯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很多产品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由于质优价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强,国家已经把它作为重点发展节能产品(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和使用。近年来我国节能灯使用量约达2亿只,但截至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回收体系仍处于空白,数以亿计的废弃节能灯被当作普通生活垃圾处理。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珠海市人大代表林旭谊提交了一份政策建议:火速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研究表明,1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约5毫克,由于汞的沸点低,常温下即可蒸发,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间可使周围空气汞浓度超标上百倍。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虞昊曾参与国内第一个高压氙气的研发,对照明领域颇有研究,他表示,一只废弃节能灯中的汞渗入地下后,可使1800吨水受到污染。一旦进入人体的汞超标,会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人体一次吸入2.5克汞蒸气即可致死。虞昊坚信,这一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据其统计,2006年我国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中的汞量竟达70—80吨,“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节能灯回收机制缺失汞污染严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
显然,节能灯在节能的同时,也潜在巨大的污染隐患。节能灯于近年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2008年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2009年的推广量高达1.2亿只,但据业内推算,截止目前,我国节能灯的使用量已高达2亿只。而我国节能灯回收体系仍是空白。在2008年我国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新名录》中,家庭废荧光灯管被列入可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范围类。这意味着同属荧光灯的节能灯也得不到针对性的无害处理,也就是说,加速覆盖的数以亿计的节能灯在完成节能使命后,可能会被当做普通生活垃圾处理,而成为生态的隐形杀手。
技术和资金受限
事实上,节能灯含汞在照明行业并不是秘密。国内某知名节能灯生产企业的项目负责人表示,即使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节能灯无汞也做不到,更别提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了。企业能做的只是降低汞含量和将液态汞转化为固态汞,以减少其在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污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占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与踊跃投标国家推广计划的热情相比,目前国内节能灯企业仅有三家设有回收处理装置,且均是企业自行配置。“一般企业都是送垃圾场填埋,因回收成本很高,又没有补贴,而且废旧的节能灯基本上没有什么再利用的价值。”一位企业界人士表示。
据其介绍,节能灯的回收处理生产线每条造价约为1000万元,大型企业一般需要2—3条。一位照明业资深人士认为,“如此大的投入,在没有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情况下,要企业主动进行节能灯回收处理,恐怕太难了。”其实,即使少量进入回收处理站的节能灯也只是暂时得到了安置。广州一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坦言,他们可以接受节能灯管回收,但同国内其他废弃物处理企业一样,回收之后就只能是封存起来,“灯管里的有毒物汞目前没法处理的,只能暂时封存,而且量越来越多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亟待建立完善有效的回收处理机制
北京光电源研究所监测中心化学监测室工程师刘姝曾承认,“国内没有对荧光灯的污染进行评估。环保部门更加关注食品、家电等的污染,对于照明的关注比较少,不太重视。”一面是节能灯正在大量普及,一面是潜在累积的污染风险,建立有效的回收处理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林旭谊在搜集议案阶段曾对很多节能灯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做过调查,大部分企业都表示,如果政府支持予以补贴,他们可以做回收工作。他还强调,政府必要的约束机制不可或缺,“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关标准,就像废水废气的排放有了严格限制,很多企业不敢不处理。”
中国照明协会理事长陈燕生透露,目前我国正在考虑制定《废旧气体发电灯回收处理规范》,但颁布实施尚无时间表。不少企业表示,最好的方法还是政府组织建立定点的废旧节能灯处理中心。在这些企业看来,回收体系最大的障碍不是企业不主动去做,而是照明行业回收覆盖太多领域,没有一个健全的合作体系和政府引导是无法完成的。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