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建材选购

家居建材业回顾2010展望2011

  回眸2010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那些沉淀的值得记忆与思考的关键词,曾经经历的风雨历程,可圈可点的新闻事件,那一幕幕鲜活、生动的影像又重新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来一次通透的盘点吧。
  
  建材下乡
  
  去年1月,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面对一个5000亿元的“大蛋糕”,许多建材企业都迫不及待想搭上这一快车,然而政策出台却姗姗来迟。同年10月上旬,住建部、财政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建材下乡的官方通知。然而,列入首批建材下乡试点的品类只有水泥,与家装相关的地板、木门、涂料、陶瓷、卫浴都未能搭上“建材下乡”首班车。
  
  点评:毕竟建房子不同于买家电,一次投入极大;并且建材涉及的品种有上千个,且多为散装。家电下乡,政府给予13%的补贴,2009年家电销量也获得两位数的增长。对建材业,农村市场空间更为巨大,与其坐等国家补贴,还不如在产品研发和配套服务先行摸索,抢占先机。
  
  卖场扩张
  
  2010年,广州家居卖场的跑马圈地势头很猛,进驻、落户、升级等动作共同打造了集体狂欢式的扩张盛宴。5月29日,马会家居进驻珠江新城CBD赛马场;9月19日,定位为“广州建材总部基地”的五洲城国际建材中心开业;10月3日,红星美凯龙15万平方米的广州第一家店终于华丽登场了。10月23日,高德美居中心正式重返珠江新城,规模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原美居中心A座的两倍,首期开业高档建材达3万平方米。
  
  点评: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是速度先行还是稳中取胜?争抢地段,先当地主再当霸主,与其说是沿袭商业地产竞争的传统套路,毋宁说是当前楼价高企蔓延过来的一把“虚火”。诚然,家居区域消费在兴起,购物也更便捷了,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却是没有悬念的结局假设。
  
  跨界营销
  
  大家居概念在近年来愈演愈烈,家具企业开卖场、卖场转做装修、装修公司设工厂。如果这只是算产业链延伸的话,那么细心的读者逛逛广州建材市场就会发现:地板店卖橱柜,橱柜店销售衣柜,衣柜店兼营家具......2010年,不少建材企业跳出了家居、房产的范畴,开始向整个生活领域伸出橄榄枝。比如圣象牵手长虹彩电,大自然牵手海尔电器,德尔地板牵手美的、TCL等。临近岁末,跨界营销仍在继续。12月15日,东鹏陶瓷和西门子家电跨界合作,打出“让家电和陶瓷向整体家居概念目标挺进!”的口号。
  
  点评:跨界营销、品牌效应共享,能产生比一般营销策略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其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建材企业可快速形成丰富的产品线,提供整体化方案。多品牌跨界整合,降低了营销成本,执行得好又能取悦消费者,以致有人说,未来家居企业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生态圈和另一个生态圈,以及主要生态链的竞争。
  
  板材涨价
  
  2010年,国内市场的涨价风潮一波接一波,家居业未能幸免,各路板材商涨价之声也不绝于耳。年初,吉林森工露水河板材率先上调价格,随后,爱格、欧德森等板材也相继加入涨价阵营。涨价态势目前似乎并未暂缓:一方面是关税上调、减少森林砍伐,国外的木材供应量呈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是国内的房产、木门、地板和造纸业等仍以20%的速度增长,对木材的需求旺盛。有消息传出,年末,各大板材商又着手酝酿2011年新一轮的涨价。
  
  点评:有人预言,2011年板材的价格将一路走高,年后的涨势已成必然。但据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板材价格涨幅,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超过10%。目前,广州市面建材涨价虽不显著,但折扣力度却明显减小,各项成本增加无疑将促使家居行业洗牌加速,市场竞争将更激烈。
  
  建材网购
  
  足不出户就可以把心仪的建材产品买回家吗?2010年,建材业的“网购”似乎格外热闹。不少品牌或上线网上商城,或与大型购物网站合作,纷纷加入了网络销售的洪流,也涌现了家宝网、爱居者、居泰隆等综合性家居电子商务平台,就连淘宝网也按捺不住了。以前只是小打小闹或放任自流,2010年则吹响了向家居行业全面进军的冲锋号。11月4日,淘宝网CFO张勇在广东佛山宣布,淘宝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家装馆正式上线。
  
  点评:越来越多的装修新人类选择了在网络上购买建材,好处显而易见:便宜、省力、品种丰富。但与服装、百货网店不同,建材网店的弊端显得更为突出,如瓷砖运费贵,补、退砖很麻烦;灯饰容易损坏;木地板、卫浴体积大不包安装等。“看上去很美”的网购建材,如何解决线下的物流配送和安装服务才是关键,光靠便宜未必能顺风顺水。
  
  时下,建材产品被冠以“绿色”的不计其数,不少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绿色环保,都是经过“环保认证”的。但是事实上,市场上不少所谓的“绿色建材”并不能让人放心。国家环保总局与卫生部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目前建材市场上打着各种旗号的所谓“环保型”建材中,近60%并不环保或含有有害污染物。
  
  造成这一乱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目前对“绿色建材”没有强制性标准。业内人士认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建材行业环保评审亟待规范。
  
  绿色家装距离尚远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环保、健康”正成为人们家装的新共识。建材产品是否污染小、无毒害,是消费者心目中与美观、耐用、省钱同等重要的标准。为何市场上所谓的环保建材多数还是会释放污染物?绿色家装究竟离我们的生活有远?这些都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房屋装修后的有害物质含量可根据国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进行检测,而对市场上的建材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健康要求,我国也已制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并在2008年起实行的新版本中对甲醛、苯等主要挥发性有害物质作了更严格的限定。但相关人士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更高级的所谓“绿色建材”、“环保产品”的相关标准。
  
  正是由于标准的缺乏和部分消费者对“生态”、“绿色”的盲从,使这些听上去很动人的字眼在市场上沦为某些厂商的自夸之辞。
  
  混淆概念欺瞒消费者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曾对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部分建材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号称环保的装修装饰材料中,相当一部分是假冒的。一些商家居然私自把环保标志贴在产品上,还有个别企业存在假冒中国环境标志等问题。
  
  在各地的建材市场往往都可以看到,几乎各个种类的建材产品都有打着“绿色”、“环保”旗号的,但是如果消费者要求查看产品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时,多数商家往往闪烁其词拿不出正规的检测报告。
  
  面对当前建材市场假冒“绿色”、“环保”泛滥的状况,有关专家指出,ISO9000、ISO14000等标准限制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不是指产品自身具有环保特性。目前不少建材商就此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绿色”标签,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消费的行为。而真正的绿色产品不仅各项检测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还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污染,且报废后还能够被二次利用。
  
  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材市场,也少有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建材产品,而大量的所谓“绿色”只是达到限量检测标准的环保建材产品而已。
  
  强制性标准仍然空缺
  
  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从2002年起开始强制性实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但这只是建材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是对生产企业最起码的质量要求,并不是绿色产品的要求。对人体有害的甲醛、苯及其它有机挥发物都是涂料和胶粘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标准”只是限制了这些成分的含量,因此,即便达标的合格产品中也还是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
  
  业内人士透露,我国对“绿色建材”的评价和标准还没有出台,对生态建材的评价也还在进行之中,只有“环保建材”这一名称才是现在唯一通用的对建材有害物质有科学检测依据的称呼。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迎合市场,炒作概念,这对市场的规范极为不利。
  
  “绿色”永远是努力方向
  
  “其实,‘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至今仍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方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特聘专家王树京曾说过,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最终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这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能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除非完全不用现代工业材料,否则并没有所谓“纯天然”的建材产品。哪怕实木的家具、地板,所使用的油漆和胶粘剂中也同样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选择对人体毒害小的建材需要综合考虑,不能迷信商家宣传的某些概念。
  
  有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虽然室内装修不可能彻底杜绝污染,但可以事先考虑好房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对各种装饰材料用量适当、合理搭配,特别对油漆和胶粘剂尽量选择毒性较低、品牌质量有保证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