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奏好“快慢板”
原标题: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并进,构建绿色、畅达的立体路网 副中心交通奏好“快慢板”
在大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常态,也是治理“大城市病”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奏响交通体系建设的“快慢板”,试为这一道世界性难题求解。
所谓“快”,即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快速交通体系——
2019年6月20日,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S1线)东延至乔庄东站。从始发站北京西站到乔庄东站,全程39分钟,下车即有接驳公交专206线直达行政办公区。“可以说是无缝衔接,舒适又便捷。”经常乘坐S1线去副中心上班的机关干部田静波介绍。从她莲花桥附近的家中到行政办公区“门对门”的时间大约为90分钟,一个月的通勤费用不足300元,“现在基本上不开车上下班了,开车还没坐火车快呢!”S1线东延后,不少机关干部都把坐火车作为自己通勤方式的首选,S1的日均客流量比之前增长了1倍多。
不只是S1线,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还有若干“快线”。地铁6号线直达副中心,正在施工的八通线南延和7号线东延,未来将把客流直接运送至副中心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更值得期待的是广渠路东延,这条路西起怡乐西路,终点东六环路,全长7.6公里。有地面、地下两套系统,同期建设景观大道。建成后,将把东四环至副中心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
所谓“慢”,即副中心区域内适合骑行和步行的慢行系统——
这两年“绿色出行”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马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现状让不少骑行者望而却步。为保障自行车“路权”,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通州区在道路新建和改造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友谊医院西侧,2018年通车的潞通新路一期,让骑行者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善意”。“过去修路都是‘一块板’,这条路是‘三块板’。”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刘学军介绍。“一块板”是说,从马路牙子这头到那头,全是光光的路面,通过在路面上施划虚实线、设置硬质隔离栏杆,划分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而“三块板”,是说路面上设置了两条狭长的绿化带,把中间的机动车道和两侧的自行车道隔离开来。“用绿化带作隔离,美观而且能充分保障自行车的路权。”
这条路上的绿化隔离带每侧大约1.5米宽。盛夏季节,紫色的鸢尾、红艳的美人蕉、金色的大花萱草竞相绽放,与人行步道上的国槐行道树相互映衬,清新雅致的城市花园气息扑面而来。自行车、小轿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侵扰,井然有序。在靠近小区处,市政部门还设立了公共自行车泊位,借车还车都相当方便。
刘学军介绍,通州区已经投入使用的颐瑞中二路,正在修建的玉桥东二路、玉桥东三路、翠华西路等,以及今后要上马的一批新建道路工程,都要采取“三块板”形式,彻底实现人车分离,充分保障自行车的路权。另外,已有道路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实现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的“各行其道”。
通州有名的商业街车站路南段部分已经改造完成。市政部门以原有行道树为基础,在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之间种上了1.5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原先比较宽阔的人行步道重新进行功能施划,区隔出2.5米宽的自行车道和3米宽的人行步道,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的局面彻底改变。通州主干路玉带河大街,从故城东路到东六环西侧路段2018年完成了慢行系统改造,主干道两侧均划出了3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道,并通过金色护栏与机动车道相隔离。醒目的红色骑行路面,成了通州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自行车专用道路里程还在一步步延伸。通州城区范围内有40多条道路已纳入慢行系统改造计划。并且按照规划,未来在行政办公区和职工保障房之间还将修建一条全长2.7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与既有的城市道路自行车道衔接,方便两大功能区之间的交通往来。
慢行系统,还包括滨水穿林、四通八达的绿道体系。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运河、潮白河等水系两岸,一度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供市民锻炼、游憩、漫步、骑行。
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过去是土路,改建成绿道后,成了通州最美的骑行路。“老通州”齐思文和他在通州自行车协会的伙伴们,几乎每天都要骑车绕着运河兜一圈,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而且随着绿道建设工程的推进,骑车可以直达的公园景点越来越多,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温榆河风景林带,一线贯穿。
在通州,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这样的市级绿道已建成百公里。2019年,通州区将继续推进小中河绿道、中坝河绿道、凉水河绿道等绿道项目建设。环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区将构建以“四廊六环”为骨架结构的绿道网络系统,串联城市副中心的主要水系、林地、湿地、景观功能区,绿道总长度将达到633公里。
推进慢行道路体系建设的同时,通州区还将广泛布局共享单车点位,在现有公共自行车点位的基础上,增加上千处由社会力量运营的共享单车点位,让市民在区域内骑行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建设的“快板”和“慢板”同时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智能、舒适的交通路网正在一步步成形。
按照2019年年初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通过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出行比例要达到80%以上,内部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依托干线绿道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自行车道里程将达到2300公里左右。
地上地下一条条通衢大道,与毛细血管一样的条条慢行道路纵横交接,快慢相宜、畅通八方的立体交通体系,将引领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步步走近“没有城市病的街区”。(王海燕)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