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型建材

国办出台意见 借力消费信贷追逐“诗和远方”

  借力消费信贷追逐“诗和远方”

  国办出台意见激发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从推出惠民措施、丰富产品供给、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旅游环境、促进产业融合、严格市场监管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 旅游产业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各个环节均涉及消费。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服务可在各环节探寻结合点,最早以“传统银行+线下旅行社”模式为主,即部分线下的大型旅行社与银行进行合作,推出分期游

  ● 伴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消费信贷也逐渐渗入文化、旅游等领域。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消费信贷行业热度陡升,利用线上信用贷款购买线下服务的消费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捧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谢惠绪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推出惠民措施、丰富产品供给、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旅游环境、促进产业融合、严格市场监管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着力供需两端,激发居民文旅消费的潜力。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鼓励发行有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的联名银行卡,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

  对此,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意见》中的旅游金融信贷政策的出台,不仅将为居民的日常文化旅游消费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也有利于扩展银行金融服务和金融消费市场。”

  瞄准供需两端发力

  刺激文化旅游消费

  新型的消费金融平台已嵌入诸如旅游等日常消费场景,银行提供的信用消费贷款,则可以更灵活地支持消费者多种消费需求。

  王芸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据她介绍,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可以用于文化、旅游等用途,但严格规定不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性领域。

  “我们的消费贷款额度从600元起,最高可借80万元,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终端等自助渠道可以申请的累计额最高为30万元,而且利率也比较低。”王芸说。

  作为某投资公司的从业人员,郭晓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包括银行、风投集团和风控集团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已相继为游客提供了分期支付、信用卡、消费信贷以及保险等服务。当然,在“旅游+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下,包括OTA平台、旅行社等在内的涉旅企业也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借力互联网金融,创新构建旅游金融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旅游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如支付结算服务、旅游外汇管理、旅游消费分期等。

  查阅相关资料,《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2010年之前,旅游消费金融便有所发展,最早以“传统银行+线下旅行社”模式为主,即部分线下的大型旅行社与银行进行合作,推出分期游的案例。

  对于此次在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支付手段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景,齐晓波介绍说,一方面原因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放缓,传统的消费领域增长空间有限,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是继汽车、家电等消费政策之后的又一大市场刺激性措施。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0%;预计国内旅游30.8亿人次,收入2.78万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5%;入境旅游726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均增长5%。

  “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消费可释放的空间很大,市场上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消费模式、产品业态,其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齐晓波说。

  齐晓波分析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目的是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文化和旅游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提质升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伴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消费信贷也逐渐渗入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消费信贷行业热度陡升,利用线上信用贷款购买线下服务的消费方式,受到更多消费者追捧。

  “《意见》中关于旅游消费信贷的政策,有利于扩展银行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消费的市场。面向日益增长的中产消费阶层,预订酒店、购买机票方面的联名银行卡将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他们有更好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这个市场一旦激活,对于文化旅游消费的刺激作用很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旅游消费金融活跃

  风险防控有待加强

  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带动了一批较早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线上旅游平台。2015年之后旅游消费金融更受关注,众多线上旅游平台争相涌入。

  郭晓说,从目前各类互联网旅游企业的用户来看,以马蜂窝等为代表的内容类企业用户增长强劲,旅游用户在线上的使用场景逐步深化。电商平台将先消费后付款的理念移植到了旅游业的发展中,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花呗、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等,均利用其庞大的平台用户基数,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进而不断通过旅游概念和行业的植入,在自有平台为旅游产品推出分期付款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线上旅游平台均推出了旅游分期产品,同时还诞生了专注于旅游分期的创业型平台。

  “信息技术与消费信贷业务的深度融合,使得消费者基本不受金融机构营业时间和办理空间的限制,用户在线提交身份信息后,平台可快速完成审核,及时授予信用额度。对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消费信贷能批量化、标准化地处理小额贷款,也有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说。

  据郭晓介绍,旅游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具有贷款额度低、贷款周期短以及借贷费用低的特点。以某旅游企业的旅游白条业务为例,其最高额度仅有5万元,但己在相关业务中处于中等水平,而借款还款期限相对较单一,仅有10个月和3个月两种选择,从操作层面讲,旅游消费金融平台操作界面简洁、直观,具有审批快、付款快的特点。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有多位用户称,在某知名旅游企业旗下的“提钱游”“程程白条”上借款旅行,被平台收取了199元借款提速包,综合贷款年利率逾300%。有媒体在21CN聚投诉平台上发现,今年5月至7月,关于这个旅游平台“砍头息”“暴力催收”等投诉信息多达277条,在黑猫投诉上也有100多条类似投诉。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分析说:“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即科技企业做金融业务。很多旅游在线平台都是以科技企业起家的,即便是旅游行业,其实还是以科技企业的身份来做互联网业务。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标准和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很多科技企业的风控能力或对金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欠缺,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补足的,所以在行业发展前期,出现类似现象是比较正常的。”

  曾从事旅游金融产品开发的曾荣介绍说,由于旅游行业的复杂特性,旅游供应链长,资金流转环节多,交叉行业也多,很容易产生资金沉淀和管控上的漏洞,旅游消费金融的风控模型由银行风控模型而来,但还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特点进一步演化。旅游项目建设和投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旅游景区的繁荣更需要较长时间,为此旅游业未来收益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旅游业贷款主要以景点经营权、门票收费权进行质押。

  关于旅游消费贷款的风险,尹振涛认为:“一方面在于旅游的花销还是比较大的,在旅游贷款分期的带动下,个人的承担能力和旅游诉求是否合适?现在很多年轻人通过分期的方式进行海外游,到一些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去,会加大自身的债务压力,如何才能实现健康引导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存在特殊性。旅游行业的消费分期通常是一次性给到旅游服务提供商,如果消费者在更改了行程或因故取消行程的情况下,从消费者保护和服务上来说是存在处理障碍和难点的。这可能就需要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或是建立可行的市场规则进行约束。”尹振涛说。

  创新模式强化监管

  保障行业良性发展

  即使存在风险,但消费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的联系已然变得越来越紧密。旅游全产业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各个环节均涉及消费。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服务可在各环节探寻结合点。

  “如出游前的理财需求等;出行中的资金保障需求、分期消费、购物需求等;出行后的消费退税以及理财等需求。而旅游+金融的创新融合机制,可以有效扩大游客、用户的规模和依赖度,更能够改善旅游消费者的体验。”郭晓说。

  在狠抓流量变现的当下,不少线上旅游平台正在另辟蹊径转向产业金融方面。曾有某线上旅游平台金融服务部门工作经验的内部人士透露:“产业金融做一个单能5000万级别,个人消费金融的量相比太小,级别差太多。我们更加码基于旅游产业链企业的金融需求,2019年的整体融资规模差不多达到10亿元。”

  对于如何有效保障旅游消费信贷的良性发展,尹振涛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对于此次《意见》提出的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尹振涛说:“首先对行业要有风险意识、牌照理念,按照市场规则推行业务,其次要考虑到自身大量的客户端(如手机App或者电脑软件)客户、金融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以及行业的业务逻辑,还要考虑商业发展的逻辑、金融监管要求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因素。”

  尹振涛还建议,在相关监管层面,首先要有引导,包括引导科技公司开展金融业务,给予科技公司创新型的牌照资源,引导金融消费者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其次要有约束,需要明确监管部门、监管机构,监管过程中还要考虑这种新业态的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对这类企业的监管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有所不同,这类金融公司的数据流监管起来会比较困难,可能需要科技监管手段”。

  有业内人士介绍,风控能力通过审核通过率、坏账率分别对收入规模、成本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一个平台的利息、服务费越高,定位的用户资信就会相对更差,审核通过率就会更高;而提升风控能力,能保证在利息、服务费不变的情况下审核通过率提升,从而扩大收入规模。

  “提升风控能力能实现在审核通过率一定的情况下坏账率下降,从而降低成本。”曾荣建议说,要充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对接多维度数据源、个人信用认证、量化评级等做到快速自动化审批,灵活配置风控模型,降低风控成本,提升审批效率,减少坏账发生率。让企业在增加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基于征信体系的风控体系构建将成为旅游金融服务商的重要竞争力。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0%;预计国内旅游30.8亿人次,收入2.78万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5%;入境旅游726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均增长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