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发力拓宽就业路 解决易地搬迁后顾之忧
(经济观察)中国地方发力拓宽就业路 解决易地搬迁后顾之忧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张文晖)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目前已取得决定性进展,进入了以做好后续扶持为重点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搬迁民众就业压力逐步凸显。
3月29日,航拍贵州省雷山县羊排扶贫生态移民小镇。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指出,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要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等,解决好易地搬迁民众的收入来源和生产生活技能问题。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四川省许多边远地区由于生存条件恶劣,过去长期存在大量“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便是其中之一。
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润生告诉记者,长滩河村的地形用“两山夹一沟”描述最为形象。该村最高海拔850米,全村共有4处地质滑坡点,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贫困村。“过去村民基本没有其他收入,仅靠传统耕作糊口。如果建房,最基础的建房材料就是泥土。”
村民赵天文的宅基地就位于地质灾害频发的河沟下。谈及过去的生活,赵天文说,“那时候家里没通路,出入都需要爬坡上坎,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只能全家搬到城里谋生。”但由于收入微薄,赵天文全家只能寄宿在城里的妹妹家中,久而久之,老家房屋更加破败不堪,无法居住。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小区。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2014年,赵天文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长滩河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赵天文购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房子,“这套房国家补助了足足12.5万元,我们自己只花了不到八千块钱。”
据悉,长滩河村通过统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与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采取改造、保护、新建三种方式,目前共建成巴山聚居点3个158户;此外还建成廉租房12套,拆除危旧土坯房212套8.6万平方米,复垦耕地235亩。
同时,长滩河村通过危旧房拆除和土地整理,整理出土地1600亩,在研判本村实情后,村里抓住巴州区建设化湖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