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石建勋
○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是美国极少数政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在被迫应战的同时也不放弃努力,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 我们应当对当前的各种奇谈怪论保持高度警惕,团结一心、统一思想,才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拓未来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近来,随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国内公共舆论场冒出一波奇谈怪论,其中有3个代表性观点误导民众、动摇民心、瓦解斗志,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是消极悲观的“投降论”。
美国贸易霸凌主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加征关税的自残方式,企图中断市场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迫使中国屈服,损人不利己,难以得逞。对此若一味妥协投降,不仅是助纣为虐,也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产业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中,有约50%以上的产品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称,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他们的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美国的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商品消费者承受的损失。据估计,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个月需要为此额外支付约30亿美元。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将激起来自贸易伙伴的一连串报复措施,美国农产品销售困难,大批农场主面临破产倒闭,大批消费者抢购中国商品,生产者纷纷囤积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一些美国著名跨国企业纷纷表示或已经实施将生产工厂迁出美国,以维持其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与美国政府发起贸易战的初衷事与愿违。美国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家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向白宫表明: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商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必将以失败告终。
从历史上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打着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的旗帜对日本发起了贸易战。尽管日本一再妥协退让,全面接受了美国条件,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随之下降,这种状况在双方的贸易拉锯战中延续了10年左右,直至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吹大经济泡沫继而破灭,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停滞深渊,美国则凭借信息产业再度繁荣。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贸易战违背世界潮流、违背经济规律,不得人心,不仅不能减少双方的贸易不平衡,还会导致经济长期停滞,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强加给中国的贸易战,惧怕和投降都没有用,只能使美国政客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只有正视现实,勇敢面对,敢于应战,达到以战止战或以战促和的目的。
对于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一直以来,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为解决中美经贸争端作出了大量努力,显示了极大诚意,也作出了一些妥协让步。但美国依旧一意孤行,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变本加厉对我国进行极限战略施压和战术讹诈,其真实目的显然绝不只是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在更广泛意义上遏制中国发展。对此,中国已退无可退,只有针锋相对,才有可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实现“以战止战”。幻想通过投降、退让,祈求和劝说美国执政当局发发善心、回头是岸是不可能的。中国有底气、有信心,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贸易战。
二是别有用心的“文明冲突”论、“意识形态冲突”论和“制度冲突”论。
近期,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