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装建材有哪些临桂区会仙镇:以人为本建设宜居新城
他说“要通过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让老百姓得实惠。该镇辖16个村委,目前在10个村委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商项目,将本地的特产板鸭、砂糖桔、葛根、淮山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目标。要继续抓好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和休闲旅游的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实施村村通工程,按照临桂区‘一江三线十片区百村屯’生态乡村建设部署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服务和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建设宜居新城,根据市委、市的统一部署,2014年底以来,临桂区会仙镇以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为抓手,“以人为本,打造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新型城镇”发展目标,通过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加快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在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受益面更广,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记者黄蓉)
在每月项目建设会议上,镇纪委通报典型案例,实行议案代教、议案代训。组织班子领导观摩广西廉政教育巡展,组织村委干部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观看临桂区清风廉韵专场文艺巡演。加大项目建设的纪律监督力度,经常深入各项目一线了解情况,通过邀请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项目在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进行指导、监督,有力助推了示范镇建设。
项目建设带动,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争取上级发改、农业、教育、卫生、工信、建设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并多方融资开发,全镇共推进2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3323亿元,充分融合会仙喀斯特湿地风情和古桂柳运河文化,进屋设计、镇区立面和危旧房,打造了青瓦屋顶、白色墙体及色木材装饰的汉唐风格建筑;推进镇区集镇市场、地上管线下地、给排水及绿化亮化等13个项目建设,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实施镇卫生院公共租赁房和业务用房、中小学扩建、市民广场建设等6个建设项目,提升全镇医疗教育、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以群众看得见、迫切期望的建设成效,增强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增强人员流居发展的吸引力、向心力。
为破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拆迁难、各项目推进慢等问题,在项目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抽调基层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党支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各项目进度,商议,明确措施,破解难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制度,由镇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干部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落实。组织开展志愿者义务巡逻、义务劳动等活动。在镇区立面中,干部带头到居民家中,解读示范镇建设政策和做群众动员工作,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镇区671户139981平方米房屋面积的立面工作。
截至目前,该镇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的24个项目,完成规划设计的达到了100%,已开工建设项目达到100%,已完成建设的项目占80%,累计完成投资1.3323亿元。其中,投入2900万元对镇区671户139981平方米房屋面积进行立面,投入900万元完成危旧房屋90户;投资5000万元进行镇区集镇市场项目、投资20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项目;完成了投资1.2亿元的会仙工业园建设项目,以及中小学扩建等工程。市民广场、地上管线下地、雨污分流等项目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即将全面完成建设项目。
以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确立了以镇党委为核心,镇直单位、村党支部为主体,以干部为主要力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组织网络体系,提出以“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活旅游业”为支撑,将会仙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形成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和谐有序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我们正在进行雨污管道铺设,自来水管铺设、电信管道下地;集镇街道两边的门店统一装修,统一招牌;会仙农贸市场占地30亩,是桂林市乡镇一级交易最繁荣的一个大市场;已经竣工项目有汽车客运站、垃圾中转站、学校等项目,卫生院综合楼正在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建设;占地22亩的会仙市民公园在建,是居民未来游乐休闲的好去处……”镇党委陈月林一一向记者介绍。
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将会仙建设为区域性工业重镇、生态农业大镇、特色旅游名镇,为城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和发展助推器,探索一条群众支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凸显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
拉大城镇框架,实现提质扩容。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台优惠政策,盘活土地资源,采取“BT”投资模式引进柳州千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对156亩新镇区进行整体开发,拉大了城镇发展框架。将集镇由原来的单一狭长集市,规划为三横两纵的发展格局,市场面积由4.8亩增加到近30亩,镇区建设面积扩大两倍,实现提质扩容、聚人兴镇强镇。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成绩令人瞩目
强化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发展。以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明确以做强新型工业为发展支撑,建立“五个一万亩”(万亩粮食高产示范、万亩生态水产养殖、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葛根种植、万亩无公害水果)壮大生态农业,打造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旅游区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思,投资1.2亿元的会仙工业园建设项目,对工业园区公、排水排污系统等升级;投资2.53亿元的会仙湿地开发、建设项目,完善景点公共设施;投资150万元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万亩蔬菜、名优水果,以“五个一万亩”产业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3万多农村群众。提高科技含量,打造郊区效益农业之典范。抓住建设广西桂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契机,发挥瑞克斯旺桂林育种的示范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广设施农业和先进灌溉、施肥技术,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造粮食高产示范。同时,加快会仙工业园传统工业的升级,重点对园区的化肥、建材、竹木制品等行业进行。培育松泉林化、益天香粮油等龙头企业,加强园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延长产业链条。
真抓实干显本色干群齐心促发展
会仙镇地处临桂区西南部,人口5.4万人,辖区内有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的古桂柳运河、被誉为“漓江之肾”的会仙湿地;工业园区成功引进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涉及化工、印刷、包装、医药、食品、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行业;西瓜、无公害大白菜、旧村板鸭、葛根和鱼花等主要农产品久负盛名,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具有很好的资源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
拉大城镇框架实现提质扩容
3月2日,记者来到临桂区会仙镇,漫步集镇街区,到乡村和游客共同体验农家乐,该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形势和城乡风貌取得的阶段令人惊喜和感叹。
精心规划,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打造都市休闲体验之地。会仙是临桂四大古镇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拥有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的古桂柳运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湿地以其分布范围之广大、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厚,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地区也是罕见的,在广西则是独一无二的。会仙镇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一点、三星、三区”的整体发展布局,发挥会仙占据“三星”中的“两星”的优势,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盘大棋,按照功能分区、生态宜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充分挖掘会仙喀斯特湿地风情和古桂柳运河的文化底蕴,对镇区建设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划,并将湿地文化和汉唐文化充分融入城乡建设风貌等项目建设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发挥湿地旅游开发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沿途的古桂柳运河、古迹古桥、湿地景观串珠成线,打造了湿地旅游观光线。目前年均游客在1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500多万元,并带动了周边农家乐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发展。会仙已成为桂林大都市户外休闲和摄影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