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五金  地板瓷砖

中南海紫光阁、勤政殿、怀仁堂的历史由来

中南海紫光阁、勤政殿、怀仁堂的历史由来

  新华门(Xinhua Gate)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正门。它的门口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四周槅扇,朱栏护廊,给人以开朗典雅的感觉。

  新华门(Xinhua Gate),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西段,是CCP中央委员会和PRC GOV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也是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

  新华门是由当年的宝月楼改建而成,门口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是七开间,每开间有四个槅扇,朱栏护廊,建筑开朗典雅,属于皇家建筑风格,给人以开朗典雅的感觉。

  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棋匾,悬挂在楼前檐下。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高悬在二楼檐际。进门迎面是一堵青砖到顶的大影壁,影壁上是贴上金箔的“为人民服务”5个红底金字(手迹)。影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看不见里面任何景物。

  门前一对巨型石狮分列左右。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对。1966年8月“破四旧”席卷北京城,新华门前的石狮子也被列在“破四旧”之列。1966年8月26日周恩来总理从保护文物古迹出发,耐心地说服了,下令将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搬走,有效地将这一古迹保护起来。后来这对石狮子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

  新华门楼共有3道门,正门两边的门永远是关着的。门外两旁八字墙上镶着两条红底金边白字的大标语:“伟大的中国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思想万岁”。时间大致是1967年的五六月份。

  另外新华门每天也有升降旗仪式,绝不亚于广场的升旗仪式,而且参观 人员较少,建议大家领略一下新华门前的升旗仪式。

  新华门最初并非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门,而是一座楼是一座皇帝为其爱妃修建的“望乡楼”。这个多情的皇帝就是清代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爱宠的那位爱妃就是为后世留下许多美丽传说的香妃和卓氏,而那座“望乡楼”就是宝月楼。

  和卓氏是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实为乾隆帝的容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次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立了下了战功。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进京,入宫并被封为“和贵人”。

  香妃入宫后因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乾隆皇帝为了安抚这位异族妃子,就建了这座宝月楼。宝月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宝月楼是座面阔七间,重檐琉璃瓦卷的棚歇山顶的古典式两层木结构的楼房。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

  乾隆为了安慰她的思乡之情,又在楼对面建了回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这样一来,就让思念故土的香妃能登楼跳望,以慰乡思之情。

  新华门所在的位置原来只是皇城南城墙,并没有“门”。新华门的开辟,要追溯到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的1913年。当时临时国会决定以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中南海是清代皇宫的“西苑”,只有与紫禁城西华门相对的西苑门,没有面南的正门。

  而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所以就必须在西长安街的皇城墙上开辟一个坐北朝南的正门,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改建为大门。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这就是新华门开辟的过程。

  辛亥后,1913年临时国会决定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宝月楼位于皇城墙内,起初也没有门与外界相通。那时这里不过是整个皇城红墙的一段,本来并没有任何门口。墙内是中南海太液池的南岸。宝月楼并不临街,距城墙还有一段距离。最后商定因地制宜,就把这座宝月楼利用上了。先将宝月楼前的一段皇城拆除,然后新砌两堵八字墙,恰好将皇城和宝月楼连接起来。又在楼的北面,濒湖修建一座大影壁,从门外望去,使人看不透门内是一片碧波汪洋的湖泊,遮挡了外人视线。这座新辟的总统府正门,定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新华门的改建工程由当时的内务总理朱启铃主持,他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而言。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

  “新华门(Xinhua Gate),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府右街与南长街之间,是中南海的正门;“新华门”匾宽1.6米,高0.64米。

  “新华门”的匾额由晚清翰林袁励准书写。袁励准原籍江苏常州,光绪二十四年任编修、侍讲,光绪三十年入值南书房。曾任宣统帝的老师,戊戌后,曾暗助康有为出走。

  光绪末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务长,辛亥后在辅仁大学中国画系讲授《中国绘画史》。袁先生精于书画,书法造诣颇深。“新华门”三字为正宗馆阁体,字体雄劲有力,至今仍悬于门上。

  北京大学西校门(有没发现,北大西大门跟新华门高度相似?)西校门在燕京大学时期是燕园唯一的正门,当时门正中悬挂着由蔡元培先生手书写的“燕京大学”四字匾额。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中换上了北京大学四字匾额。“北京大学”四字是MZD在1950年应北大学生会请求的亲笔题字放大而成,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

  去过北京参观、或者看过中南海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镌刻“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很多人以为,这五个字是新中国建立后就刻上去的。其实并不是。直到1967年,新华门的影壁也还是袁世凯当时修建的样子,深灰色的砖壁,中间有一个椭圆形图案,四个角上刻着花纹。

  1967年6月,在新华门,用木头刻了“为人民服务”5个红字 ,粘在影壁上;门前两侧做了两条标语,也是木头刻的,内容就是人们现在所熟悉的:“伟大的中国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思想万岁!”

  到1970年左右,中南海修缮处对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和两条标语进行了加工,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贴上金箔,变成红底金字,把两条标语做成有机玻璃灯箱。后来,两条标语又改成金箔镶边的白字。“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书写为人民服务5个字,新华门影壁上的这5个字,是从他解放后书写的许多条幅中选出来写得最好的一幅。”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彻底否定“文化大”。全国各地开始清理标语、语录、口号等“”痕迹,同时,对中南海里留下来的标语和语录牌也进行了清理。中央警卫局曾专门研究,中南海里的哪些标语和语录要取消,哪些保留下来,其中包括新华门前的两条标语和影壁上的字,然后上报中央,时任中央总胡YB批示,保留新华门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以及八字墙上两条标语 。

  新华门门前的警戒线是不让超越的。门两边各站一个卫兵,在门里面影壁左侧还有一个卫兵,3个警卫组成岗哨。门外警戒线内还有便衣,警戒线外有,新华门两头还有不少便衣在观察来往的行人,戒备森严。

  如今的中南海,已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神秘的地方,新华门也已成为首都北京庄严秀丽的一景。因中南海不对外开放,面对长安街的正门新华门就成为世人驻足留影的最佳地点。新华门由此成为中南海的标志性建筑、政府高层的象征,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岁月。

  从事国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对中南海紫光阁、勤政殿、怀仁堂这几处场所的名字既熟知又充满了神秘感。

  紫光阁是两层楼阁,体量宏伟壮观,前抱厦间面展示阔五间。阁前有宽敞的平台,面积约四百多平方米,汉白玉围栏,雕龙望柱,气派不凡。

  紫光阁位于中南海西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最初是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用来跑马箭射之地,当时名叫“平台”。

  史料记载中描述“台高数丈中作团顶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降,面若城壁”。

  后来的明朝皇帝废台建阁,到明末的崇祯年间,面貌已与早前大不相同,但景色相当不错。有史料写它“阁甚高敞,树阴池影,葱翠万状,一佳景也。”

  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起,每年十月,皇帝都在紫光阁试武进士马步箭、弓、刀、石等科目,并钦定入选者,还会择其优秀的充当御前侍卫。

  雍正之后的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新修葺紫光阁,历时一年完工并举行了落成典礼。

  紫光阁修葺后面貌一新。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举行盛大筵宴。参加者有大学士傅恒以下及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等一百零七人;回部郡王霍集斯、叶尔羌诸回域入觐伯克萨里、以及哈萨克汗阿布赉来使苏勒统卓勒巴喇斯等十一人。

  筵宴上,由大学士傅恒献爵,乾隆帝遍赐诸臣和宾客美酒,“金巵手赐按名呼。”并将缎疋等物分赐入宴诸人。这次盛典还被绘图留存。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又把紫光阁抱厦拓宽,陈列了朝廷平定金川的战图,并依平西之例,再绘画图形一百功臣像于紫光阁。

  到了晚清清的同治、光绪年间,紫光阁曾一度做为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但大清国国势日微,紫光阁已失去威严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把司令部设在中南海,紫光阁遭受浩劫,其中收藏的文物损失殆尽。如功臣像,现国内只有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幅,而其他均已遭毁坏或被掠往海外。

  中南海勤政殿,位于明代的皇家御苑西苑之内,即如今的紫禁城南海东岸。是清康熙年间在明代西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清代仍称西苑,顺治年间增建勤政殿,作为皇帝在此居住时的办公场所,匾额即为顺治帝亲题。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9月17日召开的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将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图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

  1949年前夕,两次新协商会议筹备会都在勤政殿举行。当时负责起草政协会议共同纲领的周曾住在勤政殿办公。

  1950年至1952年,政务院拨款对勤政殿进行了修缮,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毛接见、宴请外国首脑、国内外著名人士的重要场所。

  勤政殿由前厅、长廊通道、中门客厅、接见大厅、西客厅、办公室以及东餐厅等组成,有大小厅室三十余间,处处相连。

  1959年秋天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以国家名义的接待事宜转到人民大会堂进行,但毛的外事接见活动仍选择在勤政殿。

  颐和园前身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时期修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漪园完工,其中设立的勤政殿,是园中的一组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以为慈禧太后休养的名义重建。慈禧也确实爱住颐和园。她把园中的原勤政殿,改为了自己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改称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

  圆明园内也曾有座勤政殿。雍正登基后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圆明园夏天可以避暑,因此圆明园也被叫夏宫。圆明园勤政殿的匾额是雍正手书,为“勤政亲贤”四个大字,属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1860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洗劫、焚烧,勤政殿也不复存在。

  在北京香山公园东宫门内,也有座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年,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也是香山公园内极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勤政殿整组建筑占地近一万平米,由正殿、南北配殿、朝房、假山、月河、牌楼等组成。可惜,原建筑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被焚毁,仅存殿基、月牙河及殿两侧的假山。

  2001年,在北京市政府和文物部门支持下,香山斥资修复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的勤政殿,2003年8月竣工并对外开放,成为人参观游览香山必到的景点。

  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命醇亲王奕譞在此处开始营造仪銮殿,历时三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王公大臣并处理政务。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仪銮殿被联军统帅瓦德西占用为指挥部。1901年4月,因为瓦德西所雇厨师用火不当,仪銮殿发生火灾,大部被毁。

  怀仁堂南正门后为前厅,北面时接见礼堂,可供上千人开会。礼堂东西两侧各有一休息室。礼堂北也有一门,进门为怀仁堂正厅,正厅北门通往后花园。

  袁世凯之后的继任者黎元洪、徐世昌也沿用怀仁堂。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后,竟然将怀仁堂改为眷属居住场所。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组织法》及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国都、纪年、国旗、国歌方案。从9月27日开始,古都“北平”改称北京。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毛等18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毛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63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开国大典之后,中南海怀仁堂交由政务院管理,成为中央政府礼堂,经常举行各种会议和文艺晚会。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一次会议到1959年第二届全国一次会议,每次都是在怀仁堂举行,直到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落成。

  中南海内还有一处著名皇家禁地瀛台。它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曾被幽禁于瀛台。袁世凯称帝后亦曾将副总统黎元洪软禁于此。瀛台现为办公、居住、举办宴会及招待活动的场所。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南海不对公众开放参观,可在1977年至1989年期间,这里的丰泽园、瀛台等部分景观是向公众开放参观的。当时游客的入口是在中南海的东门正门,称西苑门以南的南长街81号。

  嘻嘻网一站式提供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热门电子优惠券免费下载打印。电子优惠券均来自商家,保证真实有效,并在第一时间发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地砖弓起怎么修复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