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工业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

  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建筑材料工业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

  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处处积淀着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处处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外滩建筑群、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陆家嘴三件套……这些建筑都是“时尚之都、魅力上海”的代名词,也构成了上海绚丽多彩的文旅风景线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推出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参与。同时,《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发布,推出红色记忆、传奇酒店、岁月余味、经典打卡、新晋网红、古风古韵等六大榜单。(具体内容请看文末)

  “建筑是读不完的教科书,是活的博物馆,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是故事,都是记忆,都是学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2017年5月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上海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上海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在建设人文之城中首次提出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从2018年起,上海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经过3年时间,“建筑可阅读”经历了从“扫码阅读”的1.0版到“建筑开放”的2.0版的“升级”,目前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拿起手机“扫一扫”,面前建筑的历史、风格就展现于眼前,“建筑可阅读”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深度走进上海的建筑,体验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美好。

  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建筑可阅读”春季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上海“建筑可阅读”将进一步升级,进入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都将对接“建筑可阅读”,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今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分别与美团、蜻蜓FM、腾讯、小红书、抖音、大隐书局合作,推出“全民评”“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全民创”,构建数字全媒体运作矩阵,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

  其中,“全民评”和美团合作,通过大众点评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全民讲”和蜻蜓FM合作,邀请市民、游客以上海建筑为载体,通过音频创作与演绎的方式,讲述建筑的故事、人与建筑的故事。“全民拍”和腾讯合作,向市民游客征集上海建筑的摄影作品,挖掘上海建筑蕴含的动人故事和不同特色。“全民游”和小红书合作,结合线上话题资源与线下联动,吸引用户游览上海建筑,发布建筑相关攻略。“全民创”和抖音、大隐书局合作,举办首届“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并在抖音平台进行线上展示。

  美团当天发布的“建筑可阅读·建筑全民评”大数据报告显示,外滩、武康历史文化名街建筑材料工业、东方明珠位列“建筑可阅读”话题中热度前三。美团大众点评事业部行业营销总经理贺梦雨表示,“建筑可阅读·建筑全民评”活动在大众点评上线一个多月来,累计阅读量5438.7万次,大家对“上海”“历史”“拍照”“文化”等关键词搜索较高。未来活动将从市民、游客的点评内容和反馈进行度大数据分析,形成专项报告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为相关单位改善服务提供依据,助力智慧旅游的发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褚晓波表示,上海“建筑可阅读”的“数字转型”3.0时代,是顺应目前数字化的大势所趋,也是适应疫情影响之下新形势的需要,“最初的1.0版,需要游客走到建筑面前才能扫一扫,了解眼前的建筑。而目前的3.0版,通过线上推广,能让更多没到过上海,不了解上海建筑的人对上海建筑产生兴趣,让更多人来阅读上海建筑。”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根据“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上海正推动服务体系化“五个一”,即成立一个“建筑可阅读”联盟;出台一套服务质量标准;继续举办文创市集,搭建一个集文创体验、非遗美食、艺术展演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平台;打造一支由文化遗产、建筑、旅游等领域专家、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挑选部分经典建筑开展“一楼一‘套餐’”试点工作,即每处建筑配有一张邮票、一套明信片、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支讲解和研究队伍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阅读”经典建筑。

  上海著名建筑地标、30度夹角的武康大楼就是一楼一“套餐”的样本。从0到720度,徐汇区正在“重塑”武康大楼。武康大楼目前有自己的书,有专属的邮票和明信片,甚至有属于自己的香氛、咖啡和饼干,未来还会有纪录片。武康大楼是许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地,但站在车流不息的路口拍照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介绍建筑材料工业,在武康大楼对面,他们将人行步道拓展,做出了3.6米、500多平方米的延伸,在这块空地中,游人可以安全地拍到武康大楼最经典的角度,在地面,则创新地打造了360度的建筑地标指引,将附近步行一刻钟区域的建筑纳入其中,吸引游客前往,“这样,附近的建筑就可以呼应起来,形成交互关联的一张网,让建筑可阅读‘活’起来。”

  “从0度到720度全方位打造武康大楼,耗时几个月,也听取了市民游客的建议。区内其他建筑将会以一楼一套餐的方式量身定制,让更多人了解城市的文脉。” 伍彦心说。

  “建筑,是上海都市旅游最独特的资源。”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了春秋的“微游上海”线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作为线路设计重点,微游线万人次参与。“建筑能更真切地讲好上海故事里的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2021年建筑材料工业,春秋旅游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40条红色旅游线路,将沪上历史建筑和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

  上海人民出版社此前已推出《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建筑可阅读”项目执行薛羽表示,2021年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出版社还将推出“建筑可阅读”系列出版物,全媒体立体推广“建筑可阅读”。围绕出版的图书,出版社还将推出一系列线下活动,包括策划都市行走特别活动,以主题月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讲述上海建筑,配合“一楼一套餐”为上海建筑度身定制专题文创等等。

  上海各时期的建筑都有独特的风情,有值得讲述的故事。方世忠表示,“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有关建筑材料的书籍、听到、看到、体验到。阅读建筑不仅是阅读一栋一栋的建筑,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