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标准化让“伪绿色”现形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以倡导节能环保和绿色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
早在1990年,英国就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由此带动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形成了不同的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
中国在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道路上,虽然起步较晚—直至2006年才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然而发展的势头却非常迅猛。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对此,广州市设计产业协会理事、知名人文生态建筑设计师连君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与国外相比,中国绿色生态建筑尚在普及当中。“单从设计领域来看,由于设计费用在整个建筑链条占比少,导致设计行业目前趋于浮躁,需要改善。”
【现象】
广东建筑刮起绿色生态风
水缸、红砖、瓦片、砂锅盖……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记忆碎片”经过设计师艺术处理,成了雷州樟树湾酒店最吸引眼球的装饰品。雷州樟树湾酒店坐落在风光绮丽的白水沟湖畔,设计师把雷州当地文化融入酒店,中庭“一亩三分地”的水稻田作为文化景观,保留了雷州居民原始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如今新兴绿色生态建筑的一个缩影。
除了雷州樟树湾酒店,连君还设计了广州茂德公草堂、广州四海一家全国连锁店、李艺金钱龟生态园等绿色生态建筑,其在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和低消耗理念,不仅助他在国内获得多项建筑设计大奖,而且引起了一大批都市人群对绿色生态建筑的关注。
“实际上,在广东乃至全国的许多城市,越来越多的建筑群开始引入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譬如广州这些年进行的‘三旧改造’,就产生了信义会馆、1850、TIT、红专厂等一大批在人文生态环保方面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园区,它们也是广东绿色生态建筑发展最显著的样本。”
近年来,关于绿色生态建筑的话题在国内大都市和一些新兴城市越来越热。美国一家旅游杂志曾采用问卷的方式,从世界各地搜索出十大令人惊叹的绿色生态建筑,而大家对其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业内普遍认为,绿色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说是节能型建筑,或称高效益的建筑。用美国建筑师富勒的话说就是“少费多用”;德国建筑师英恩霍文更具体地明确为:“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
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而关于绿色生态建筑,业内有两个核心观点。首先,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其次,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确保对人体无害。
在连君看来,能处理好建筑与人、自然的关系的设计才算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建筑要人性化去考虑,创造出舒适、健康的栖息空间;建筑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与索取,减少浪费、考虑可持续使用、节能环保。“建筑应该天人合一,这种设计现在市场上还未普及,需要大力推广。”
【释疑】
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
不过,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界不断深入人心,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现在的绿色建筑市场开始鱼龙混杂,在某些城市出现了一些“伪绿色”的现象。
据连君透露,一些地产广告经常打着绿色生态的字眼去卖楼,但极少真正去做好生态设计;也有些打着生态之名而在大面积地破坏自然。而且,因为房地产商的热炒,使得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倡导绿色建筑会否推高房价”的担忧。
在连君看来,这实际是大大的误解,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此前也有过非常专业的回答: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对于普通百姓对房价和房屋成本的高敏感性,仇保兴表示在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的话,“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展望】
建筑标准化促进行业规范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表现在绿色建筑的数量上。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正式发布地方层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省市达20余个,有22个省市制定了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在青海、湖南、内蒙古、河南、云南等地还实现了零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推进节能建筑工作,广东省清远市于2013年出台了《清远市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规定到2015年末,清远市将新增绿色建筑80万平方米,建设1个以上的绿色园区示范区。同时要求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新建单体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单体居住建筑都要求按照绿色标准建设,同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按不少于小区总建筑面积30%配建绿色建筑。
据悉,我国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为了带动全国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年起,我国将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率先启动绿色保障房行动;2017年起,东部地区地级城市及中西部地区重点地级城市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谈及“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连君告诉记者,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整体区域浮躁。这个和建筑行业大环境也有关系,在建筑投资整个链条中,设计费过于刻薄,导致部分设计从业人员应付式设计、抄袭。“不过,我认为随着政策的利好以及社会认知的普及,未来这种混乱的局面会回归平静。”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