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塑料绿化物是生态环境的“结石”
城市绿化建设原本是为了缓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创绿、植绿、增绿”来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并以之来提高当地的城市形象。而近几年来,一种以“临时工”身份出现的“塑料绿化”逐渐在各地绿化建设中扮演着以假乱真的生态恶作剧。近日,湖北汉口一立交桥下又现塑料草皮,相关部门虽表示该行为实属“迫不得已”,但是编者认为,这种缺乏生命力的绿化虽然能够改善城市形象,但毕竟不是城市绿化的最佳选择。
在我国城市搞“塑料绿化”并不是新鲜事,而这种突击式绿化之所以备受推崇,成为很多城市的绿化明星,是因为其“见效”快。“塑料绿化”美则美矣,但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具有生态功能性的“绿”作用。它在塑造生态城市形象时,只作为“美化、绿化”颜色上的点缀,对于真正的绿化生态建设只能是望梅止渴。
“塑料绿化”的主体是塑料,而由于它的无法自然降解性,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头号敌人,也导致了许多动物误食而死亡。塑料的原料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耐热性差,易老化,甚至由于环境因素在短时间内成为“绿化”垃圾。它不呼吸、不除尘、不降噪,只是一群花枝招展的“累赘”,是城市生态绿化系统中一颗顽固的“结石”。它的存在是城市建设者偷懒的产物,而低成本,低维护也成了管理者滥用“塑料绿化”来实现城市形象快速提升的借口。
城市的生态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但是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城市的“里子”。最快最美不是绿化建设的标签,最好最有效才是绿化建设的本质。城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绿化建设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而不是成为管理者的政绩工程。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