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涂料壁纸

工商银行网络银行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别开生面引关注(图)张柏芝人体

  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各高校的“中国系列”思政课,因其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生动形象的案例、人气教授轮番上阵,还留有充分时间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受到沪上高校学子热捧。

  7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此间上海召开,提出上海现有在校大学生66万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抓好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互联网意识,善用学生喜爱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

年逾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走进同济大学《中国道路》思政课课堂。 江平 摄年逾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走进同济大学《中国道路》思政课课堂。 江平 摄

  上海大学可谓是人气思政课“引领者”。自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上海大学首开“大国方略”通选课,给学生一双眼睛看懂中国,赢得强大社会反响,如今已连开7学期,并衍生出后续的升级版课程———《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两院院士、知名海归学者、高被引学者、国家“杰青”……学校最大牌的教授,都是这组系列课程上的常客。

  以上海大学本学期刚刚开出的“时代音画”为例,这个隶属“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模块的思政课,用音乐和美术引导学生认识时代,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如何一路走来,破解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和文化密码,从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第一堂课便火爆异常。

上海大学最新推出的《时代音画》课堂上,策划人之一顾晓英(左)与上大音乐学院教师王思思共同演唱《茉莉花》。上海大学最新推出的《时代音画》课堂上,策划人之一顾晓英(左)与上大音乐学院教师王思思共同演唱《茉莉花》。

  这些课程幕后的策划人,是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双顾”组合的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和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

  顾晓英说,这些课程是她在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的一种创新教学法“项链模式”,即她作为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专题串讲,同时邀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进课堂访谈与其本身专业领域相一致的某一个专题。

  类似“项链模式”思政课堂在上海高校中也越来越多。

  在上海交通大学,一门名为《读懂中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再只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授课,有三分之二的师资力量来自校内遴选的兼职教师和校外的特聘教师;在同济大学,中科院院士汪品先、知名学者阮仪三等教授纷纷走进一门名为《中国道路》的课程。

  除了师资力量的改变,还有不少高校注重以文化人,文化品牌彰显思政课育人价值成效。

  上海师范大学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育实践特色,第4次创排、展演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新的育人成效,不仅担任担任导演、制作等主创和主要演员为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还让该剧成为新生教育“新形式”,当该剧在新生军训期间首演,覆盖五千名新生,学生们被歌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感染,被英雄人物的事迹所感动,上师大还让该剧走出师大校园,在上海临港大学城巡演,并赴京在清华大学演出,以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北京、上海高校学子。

  华东理工大学则推出了“通海茶叙”活动,以该校奉贤校区通海湖为校园文化地标,搭建“师生相约一小时,通海湖畔叙真知”的文化活动平台,师生在优雅的环境氛围中共饮下午茶、分享兴趣爱好和人生感悟,引导师生在平等的交流和分享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情趣的健康生活方式。

  正如华理学子感言:“这不仅是一个个系列活动,而更像是一门门短时选修课,让我们走进不同文化,挖掘和理解它的魅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追问自己心中的困惑,在讨论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