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水泥管材

低碳经济开启水泥行业新时代

自2006年6月24日“泰山水泥厂余热回收与利用发电项目”作为我国水泥行业首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成功注册以来,水泥行业的CDM项目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截止2012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4,678个CDM项目,其中水泥类项目265个,主要类型为:余热发电、生料替代(主要为电石渣项目)和熟料替代。

截止2012年10月31日,在上述中国已批准的4,678个项目中,有2,521个项目已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获准注册,占全球同期注册项目4,908个的51%。在我国已注册的2,521个项目中,水泥类项目有86个,其中,余热发电类项目为81个,年减排量约为256万吨;生料替代类项目5个,年减排量约为120万吨,合计每年可产生的减排量约为376万吨二氧化碳。

截止2012年10月31日,在上述已经注册的86个项目中,有35个项目已经获得减排量的签发,累计实现减排量交易679万吨。如按每吨减排量10美元估算,我国水泥行业已经取得约6,790万美元的减排收入,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开发CDM项目只是中国水泥行业对节能减排事业贡献的极小一部分。中国水泥行业在低碳减排上已经走过很多路,做了很多事。

1、大面积推广余热发电技术。上述我国已经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的81个余热发电类项目仅仅是全行业余热发电项目的极小一部分。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泥行业已投运水泥余热发电生产线950条,涉及熟料产能约13亿吨,总装机能力6,374MW, 年发电能力达460亿度,估算每年约可实现减排3,343万吨二氧化碳,对改善大气环境作用巨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2、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度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比重。根据《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的信息,中国水泥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实际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比重由2005年的40%提高到了2010年的81%。《规划》还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再行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而2009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38号文”更进一步要求在三年内彻底淘汰现存落后产能(据业内估算约为3.3亿吨)。照此执行,我国将在截至2015年的十年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7亿吨。这是中国水泥工业装备的巨大进步,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水泥行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虽然由于我们缺乏不同窑型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连续监测和统计数据,难以提供这一项重大工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具体数值,但其节能降耗的巨大量级是不容置疑的,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量应为亿吨级单位也同样毋庸置疑。

3、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熟料消耗。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和大力推广,我国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作混合材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的数据,2005年当年我国水泥行业利用工业废渣2.3亿吨,2010年达到4亿吨,若按平均增幅计算,十一五期间利用工业废渣的累计量应当为16.60亿吨,虽然同样缺乏相关监测数据,但粗略估算,其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应为亿吨级以上。

4、稳步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已在国际水泥界达成高度共识。在我国,北京金隅集团、安徽海螺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均有成功尝试。据报道,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利用水泥窑处理垃圾示范项目由海螺水泥于2010年3月在安徽铜陵建成竣工,2010年4月正式开始处理生活垃圾,截至当年10月底,共处理垃圾55,708吨,经检测各项环保指标完全合格。另据报道,2012年11月6日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工业化处置示范线宣告竣工。这些示范项目逐步积累了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污泥、飞灰等各种废弃物的丰富经验,为在全行业推广协同处置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早在去年3月底,我国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生产线已达90条,待这些项目全部投产,粗略估算每年将可产生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86万吨。《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协同处置生产线的比例要达到10%,保守估计应有上千条熟料生产线,其每年可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规模也将超过上千万吨。

5、积极采用各种低碳技术,大幅度降低水泥综合能耗。近年来,余热发电、变频调速、节能粉磨、水泥助磨剂、高效篦冷机、立磨、辊压机等项节能低碳技术已经在业内实现较大范围的推广,促进了综合能耗水平的大幅下降。2010年每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至115千克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12%。《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还要重点研发水泥窑炉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及装备,余热梯度利用技术及装备,新型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粉尘、氮氧化物、低成本综合减排工艺及装备,二氧化碳的分离、捕获及转化利用技术,到2015年,水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降低17%。

近10年来,中国的水泥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泥产能大幅增长,水泥装备升级换代,水泥能耗显著下降,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国际碳市场经历了剧烈动荡。由于欧盟碳交易体系的设计缺陷以及欧债危机带来的供求失衡,碳价在六月份出现暴跌,从此前的10欧元以上剧跌至当年底的3至4欧元。进入2012年,市场持续盘整,阴跌不止,最近两个月来,CER二级市场的价格更跌至1欧元左右。本轮市场调整幅度巨大,周期漫长,一年半以来一级市场交易陷于停滞,交易纠纷频频发生,水泥行业的CDM项目业主蒙受了重大损失,“馅饼”变成了“陷阱”。欧盟虽在讨论多项解决方案,试图稳定碳价,提振市场信心,但囿于其特殊的决策模式,决策缓慢,收效甚微,前景极不明朗。原本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减排意愿不高,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次次陷入谈判僵局,《京都议定书》存亡难料,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气氛,拖累碳价,回升乏力。

继2009年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做出40%—45%的自愿减排承诺之后,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表明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勇气。为逐步建立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个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目前,北京的试点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预计于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他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亦在陆续推出。从已经发布的试点方案来看,北京、上海将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以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为分界线。如北京拟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为辖区内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万吨(含)以上的固定设施排放企业(单位)。据测算,符合要求的企业约400~500家。上海的入选企业将达到380家。天津市则将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拟纳入试点。“方案中涉及五大行业的100多家企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市的60%左右。”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将分三期安排,2012年-2015年为试点试验期,2016年-2020年为试验完善期,2020年后为成熟运行期。试点阶段,纳入的企业范围是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者。“十二五”期末,广东力争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也纳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范围。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