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装备国产化
当前,钢铁行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钢铁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上,《中国冶金报》记者就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问题,采访了与会的钢铁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他们认为,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积极调整转型,努力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而此时,也正是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时机。
帮助用户实现工艺思想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郑贻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比较理性,在不断思索中回答着问题。他认为,冶金装备国产化是生产工艺的装备国产化,应体现工艺要求,体现“软”的集成技术,实现工艺思想。他认为,这些年装备企业发展很快,只是部分企业在加工精度等方面尚有不足。装备企业关键是要帮助用户实现工艺思想。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不同,但理念越来越一致,自主开发越来越多。优秀的钢铁企业应具备工艺集成的能力和机、电、仪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够指导装备企业的生产开发。装备国产化不是简单的支持和使用问题,而是带动装备水平提升的问题。优秀的钢铁企业应当在这方面作表率。
宝钢现在装备国产化率相当高,其坚持国产化的标准就是积极创新和再提高。宝钢追求的装备国产化,是有宝钢特色的国产化,是经济、高效的国产化。如宝钢积极开发的滚筒渣处理装置,经过十多年的开发、优化,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但实现了装备高水平的国产化,而且还出口到国外。
“钢铁企业应积极参与,带动装备国产化。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之间,应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如钢铁企业可以与装备企业实施战略合作,互利双赢,共同推进装备国产化的进程。”他对记者强调说。
要有好的服务和性价比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制造部副部长刘建华指出,冶金装备国产化工作,目前以重量计算,可达95%以上;以投资额计算,可达70%以上。
“虽然大部分装备实现了国产化,但关键、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还有些‘费劲’。”他认为,目前国外设计、国内制作的装备比较多,但核心环节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像轧机牌坊等大件多让国内企业制造,但在控制技术、模型和相关软件等核心技术方面,国内还有差距。
目前,冶金装备国产化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控制系统空间更大。如目前装备控制系统,自动化部分的数学模型等核心技术多由外方控制。用什么模型去炼铁、炼钢、轧钢,如何进一步优化自动化炼钢模型等,国内应当进一步开发。
备件国产化工作,也有个过程。有关的进口生产线建成后,刚开始为了稳定生产,备件多从国外购买,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高。而对进口生产线基本掌握后,从降成本的角度出发,钢铁企业自然会考虑备件国产化的问题。
“实际上,钢铁企业作为用户,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国产化不国产化的问题,更看重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以及提供稳定生产的保证。装备国产化,关键是要在成本和性能上比进口装备有优势,也就是要有好的服务和性价比。”刘建华说。
更应看重综合效益
作为接受采访的唯一的女性,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炼钢作业部主任工程师田志红博士,快言快语,很是干练。她认为,钢铁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支持装备国产化,应给国内装备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她希望国内装备企业别打“价格战”,而应打“质量战”。她认为,国产装备比进口装备价格便宜一些即可,不要为了竞争,把合理的利润也“搭”进去,甚至“亏本赚吆喝”。因为这样不利于装备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装备国产化的持续,同样也不利于钢铁企业装备国产化的进程。而打“质量战”,就是装备企业要追求高稳定性、高加工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效益,要在“好使、耐用”上下功夫。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