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冲击倒逼碳纤维升级
2013年,日本东丽公司以及韩国新投产的两家碳纤维企业,均瞄准了中国市场,将不断增加对我国出口份额,这对于国内企业和产品形成重压。而且有数据显示,2013年1月国内碳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1054吨,较2012年12月增加225吨,环比增幅27.1%;同比增加486吨,增幅85.6%。由此可以看出,国外产品市场份额正在增加,蚕食国内市场。面对进口产品咄咄逼人之势,我国碳纤维行业尤其要在高端产品上奋起直追,替代进口。
碳纤维作为新型材料,因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高导电导热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体育用品、交通运输等领域。因为技术等原因,我国碳纤维市场低端领域过剩,而高端领域严重不足。目前中高端产品中,只有中复神鹰、江苏恒神、中钢江城有产量。我国市场供应仍以台丽、土耳其、东丽等进口产品及中复神鹰为主。
随着全国掀起碳纤维项目建设热潮,低档碳纤维产品的产量日趋饱和。市场无法承载过量的产品,价格从每吨14万元下降到目前的10万元左右,一些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去年国外一些公司纷纷下调碳纤维价格进行倾销,抢占中国市场,对我国产品形成巨大冲击,导致企业效益倒挂,开工率下降或者停产,产业受到重创。今年以来这些国外企业又开始调高价格,下游企业不得不被动接受。
2013年国内外新投产装置继续形成产能释放压力,而下游需求增长乏力,难以在本年度形成明显增量。波音、空客的大飞机尚存在问题,产量受到影响,日本碳纤维产品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受到影响,预计会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销量。其他如韩国等国家,也把市场目标锁定在需求旺盛的中国,加重了中国市场压力。
与此同时,由于高端市场受制于人,国内市场“吃不饱”现象仍非常明显。国际对高端产品,尤其是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的产品实施封锁,国内研究处于试验阶段,无法量产,导致这些领域产品空白,下游无米下锅。
目前国产货市场价格主要参照进口货来确定。因为进口货尤其是日本货,质量优势明显,价格也很具竞争力,我国碳纤维产品毫无优势可言。如果想走出低谷,须从做大做强产业开始,在技术和产品规模等方面奋起直追,形成与国外产品平分秋色的局面。
为应对进口产品的冲击,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碳纤维产品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及加工贸易政策,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维护我国碳纤维行业安全。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