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建筑材料  水泥管材

业绩起伏不定 特宝生物赶考科创板

  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因“销售未达预期”而冲击创业板受阻之后,厦门特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宝生物”)转身“赶考”科创板。

  上交所信息显示,特宝生物的IPO申请自3月27日获得受理,目前已进行了第三轮问询回复,距离科创板或仅一步之遥。

  特宝生物是厦门一家从事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生物医药企业。此次冲击科创板,公司拟募资7.05亿元,投入蛋白质药物生产扩建及新药研发等项目,并寻求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方向上取得突破。

  尽管手握一个国家1类新药和3个生物制品,但特宝生物近三年的业绩并不稳定,2017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还出现了亏损。在上交所的三轮问询中,关于其核心产品的市场空间及增长持续性、市场推广费用增长过快、无形资产资本化及减值等问题亦被反复问及。

  两大“金主”陪跑20年

  1996年,赖伏英、孙黎、左仲鸿等人在厦门共同创立了特宝有限(即特宝生物前身),当时是福建省首家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作为一家相对老牌的生物药企,特宝生物背后并不乏资本的身影,其身后最大“金主”系龙湾地产集团(前身为“北京英才房地产”)的实际控制人兰春、杨英夫妇。

  早在1997年,杨英就通过厦门英发入股特宝生物,并开始担任公司董事。其丈夫兰春也于2000年开始入股并进入董事会。杨英通过多次参与增资逐步增持,至2010年5月持股比例达到41.33%,成为第一大股东。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特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为杨英、兰春和孙黎,3人为一致行动人。第一大股东杨英及其配偶兰春合计持有公司38.75%股份,第三大股东孙黎与其妻子蔡智华合计持股比例为12.2%。

  有意思的是,杨英、兰春之女与孙黎之子为夫妻关系。也就是说,杨英夫妇与孙黎夫妇实际是亲家,四人合计掌控特宝生物50.95%的股权。

  事实上,兰春、杨英夫妇的主业为房地产。官网资料显示,龙湾地产集团成立于2010年10月,以住宅项目开发为主,业务涉及物业管理、酒店开发经营、商业开发运营等高端产业。旗下11个二级公司同步发展,具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除了房地产之外,兰春、杨英夫妇旗下还有幸福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鑫泰德远矿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公司,涉足矿业、城市化污水处理、互联网文化、投资等诸多领域。

  作为创始人和技术领头人,孙黎则居于管理的核心。在公司创立之初,孙黎直接负责技术、设备及生产等筹备工作,历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到总经理,全面负责特宝生物的日常经营管理。

  另一位陪跑“金主”是国产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600867.SH)。事实上,通化东宝于1998年开始入股,取得51%股权,曾一度控股特宝生物。

  2007年7月,特宝生物进行增资,注册资本从4710万元增至8000万元。由于当时正忙于推进二代胰岛素的扩产和市场开发,通化东宝并未同比例参与此增资,而只是认缴了其中870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其持股比例降至40.77%。

  此后,特宝生物又经历了数次增资扩股,通化东宝的持股比例逐渐下降。至招股书签署时,通化东宝的持股比例为33.94%,居特宝生物的第二大股东之位。另外,通化东宝实控人李一奎也直接持有特宝生物1.59%的股份。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特宝生物现有的6个非独立董事席位中,通化东宝方面仍占据其中2席。通化东宝控股股东东宝实业方面表示,未来不存在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安排。

  核心产品增长隐忧

  在创立之初,特宝生物就开发了一系列治疗用蛋白质药物。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商品名“特尔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特尔津)和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特尔康)分别在1997年、1999年、2005年获批上市销售,形成其第一个产品梯队。

  尽管上市已有十余年,该系列产品在销售上一直表现平平,未有大突破。数据显示,2018年,特尔立、特尔津、特尔康三款产品的销售额分别约为4751.45万元、1.27亿元、8386.88万元,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的10.65%、28.56%、18.8%。

  “早期就做出几个产品,研发效率比较高。但是,国内在肿瘤治疗相关造血生长因子领域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这三个品种都面临近十家厂商竞争,没有明显的优势。”深圳某生物医药创投机构研究员林南(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特宝生物方面亦坦陈,目前公司在肿瘤治疗相关造血生长因子领域的药品均为短效制剂,“长效化制剂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上述领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沉闷的局面在2016年打破。特宝生物的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α-2b注射液(派格宾)拿到批文上市,当年卖出9.87万支,销售额7242万元。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度,派格宾的销售额已达1.8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升至42%。

  据悉,派格宾的开发前后历时14年,研发累计投入约3亿元。作为特宝生物的核心产品,虽然派格宾上市以来增长强劲,但并非没有隐忧。

  事实上,国内整个长效干扰素市场在近些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过去长效干扰素除用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外,其联合利巴韦林还是唯一的慢性丙肝一线治疗方案。由于多种直接抗丙肝小分子新药(DAAs药物)在国内陆续获批,长效干扰素在丙肝领域的应用市场急速萎缩。”林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的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主。”

  另外,从慢性乙肝实际治疗方面来看,现阶段核苷类药物使用人数亦占压倒性优势。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慢性乙肝用药中,核苷类药物市场规模为162.33亿元,占比达84.9%;而短效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市场规模仅分别14.76亿元、14.12亿元。

  业绩起伏不定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特宝生物近几年的业绩并不稳定。

  财报数据显示,2016―2018年度,其分别实现收入2.8亿元、3.23亿元和4.48亿元,近两个年度分别同比增长15.23%、38.75%。但在利润端,情况却不容乐观。2016―2018年度,特宝生物的归母净利润仅分别为2931.41万元、516万元、1600.2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17年度甚至出现248万元的亏损。

  特宝生物对此解释称,利润水平有所下降主要因公司预计负债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比例、销售费用、费用化研发支出、捐赠等事件所致。

  业绩起伏不定甚至影响了公司此前原有的上市计划。早在2016年,特宝生物在派格宾获批上市后就开始“备考”创业板,与国金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2018年1月,国金证券却中止了对特宝生物的辅导,原因是“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未达预期,经营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作为一家生物药企,特宝生物的毛利率超过87%,但所获利润却显得微薄。这背后,与其畸高的销售费用不无关系。

  据披露,2016―2018年,特宝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3亿元、2.03亿元、2.67亿元,销售费用率高达54.61%、62.95%、59.45%,其中的学术推广费和职工薪酬均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单是销售费用就吞噬了其大部分的利润。

  销售费用居高不下无疑与其产品面临激烈竞争有关。特宝生物称,一方面因医保目录调整,旗下特尔立、特尔津市场竞争加剧,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投入费用加大推广;另一方面,也持续加大新产品派格宾的学术推广力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