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暖通电气

走出怪圈 陶卫业建设与污染并驾齐驱

当前,在一些地方,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仍在扩张开工建设,动辄几亿、十几亿元的投资,数条甚至十几条生产线的建设。比如,某著名企业,规划占地2000亩,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20条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计划5年内建成投产,届时年产量达2000万件,年产值约80亿元。该企业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其来时迅猛,咄咄逼人,令人惊讶。当然,也有一些发达省份的陶瓷企业,迫于当地环保和成本的压力,向外转移产能,搬迁建设。一些地方承接了产能的转移,形成大规模项目建设的热火景象;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比如河北高邑等陶瓷新兴产区,面对愈来愈恶劣的环境形势,以及国家严厉的环保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压力,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相向而行,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拆除厂房、停线减产,改善当地环境。
  一些地方GDP主义仍盛行,工作重点仍是找项目、招商引资.因此,开出许多优惠条件,提供很多便利,招引陶瓷项目落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陶瓷业因受环保压力,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这种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的确,谋划项目,招商引资,引企入巢,大规模地搞项目建设,对于一个边远贫困落后地区而言,的确是一大利好消息: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政绩,增加税收。由此也可成为某些地方官员升职升迁的敲门砖。但是,生产线搬迁转移、新项目建设是否是升级版的迁移和建设?工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质量水平、节能减排水平、清洁生产水平是否有质的提高?是否严格落实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企业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是否会带来当地环境新的污染?这样大规模地建设,是否带来落后产能的进一步扩张?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和考虑。我们不愿看到一边大规模建设、一边又淘汰落后产能的局面;不愿看到一边生产、一边又污染环境、一边又治理污染的局面。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并且已非常普遍。这样做,只能说是瞎折腾,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边建设,边污染,边治理;边生产,边过剩,边淘汰。陶卫业似乎走入一个怪圈。说到底,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观,GDP主义还很有市场,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
  国家工信部前不久正式公布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今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准入标准明确规定,规范行业的行为,着力行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护环境和关爱职工的身心健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准入标准似一把利器,必将遏制行业一些乱象的发生,必将改变产业发展格局。促进行业由开放型向准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速度增长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使准入标准严格执行,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当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极其严峻,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主要是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为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各地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落实,出台细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成为当前头等大事和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包括陶卫业在内的制造业,要严控产能进一步扩张,严格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质量,注重环境维护,注重节能环保。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把此项工作搞好。
  不以GDP指标高低论英雄,不仅仅以GDP指标考核地方政绩。除了经济指标外,更多地关注环保指标和民生指标,成为当今上下一致的共识。但要彻底摒弃唯GDP论,把环境治理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陶业理应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切莫再走边建设、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应率先垂范,在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陶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陶业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首要的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是治理污染见效快的措施。天然气是杂质少、污染物少的清洁能源,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外,可大幅度降低陶业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天然气价格高,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另外,改造一条线需要几百万投资,故企业一般不愿意改造。而且,企业担心供应不稳定,影响生产经营。故企业使用天然气的动力和积极性不高,没有鼓励政策和扶持政策是不行的。但不管怎样,使用天然气是大势所趋。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铺设管道,出台扶持补贴优惠政策,加快陶企煤改气的步伐,是个积极的信号;其次,企业要做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采用节能窑炉等设备;三是添置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废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再排放;四是向绿色陶业发展,大力实施薄型化、轻量化工程,减少废物废气的排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