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遭反倾销逼困 亟待挖掘新兴市场
据悉,陶瓷行业遇到了艰难经营形势:国外反倾销“围城紧逼”、国内需求大减、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产能的持续扩张,陶瓷行业“印陶瓷就像印钞票”的时代一去不返,陶企经营遭遇阵阵寒意。更严重的是,在中央定调“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政策后,房地产在短时间内复苏的可能性减小,与之唇齿相依的陶瓷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不仅佛山,全国的陶瓷市场目前都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挤压,销量并不乐观。风霜雨雪终有尽头,春天的阳光并不遥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向笔者表示,“目前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关停的比率不超过10%,是正常水平。”行业现状虽然尚不至恐慌,但问题仍旧摆在眼前,如何从现状中突围而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做好后备市场的储备、调节工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企业主动走出去……只有把问题足够重视,方法才有实行的可能性,陶瓷企业或许可以按图索骥。其实,面对困境,陶企应当把产品做深、做透,不仅仅生产出一件陶瓷制品,而是经营出一种陶瓷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让它成为产品和品牌逆市走红、长盛不衰的关键点。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从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9.14%-29.41%的反倾销税率,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
追根究底,中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是源自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事先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
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做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反倾销指控。
“这个可以在宏观上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蓝卫兵向笔者表示,“当某国市场在国内的陶瓷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太大,或者价格压得太低,就可以用这套预警机制进行平衡。”
当然,这套预警机制不能仅仅靠企业自身来建构,企业只能从自身的微观角度分析本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既小也散。而且,一旦要涉及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供给、质量标准制定等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时,企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无力操控。此外,如果仅仅是企业在做这个工作,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权威,反而重复劳动,效果不大。
“可以由全国性或地域性的商会、协会来完成这个工作”,蓝卫兵给陶瓷行业支了个招,行业协会所处的角度比较客观、公正,可以平衡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当这块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可以由协会出面,启动预警机制,引导部分企业退出该市场以保持其良好的市场秩序,“就是从全局的角度保护了陶瓷企业,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取得利益和发展。”
此外,合理且良性的市场预警机制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我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及早做好相关准备。
产能仍扩张订单却下降出口市场亦不容乐观
反倾销将是佛山陶瓷今年出口的最大障碍。据了解,仅在2011年,就有欧盟、韩国、阿根廷等国对中国产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尤其是欧盟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对佛山陶瓷出口影响巨大。据亚洲陶瓷ceo蒲鼎新介绍,由于欧盟的反倾销,仅在去年下半年的广交会上,来自欧洲的客商就下降了超过50%,订单成交量也下降近30%。
佛山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至10月,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2685万平方米,价值1.6亿美元,量、值分别骤降24.4%和20.1%。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在2012年,美国、巴西、越南等地均有可能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再加上全球经济面临再次下探的风险,陶瓷出口形势严峻。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