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门原料稀缺引担忧 价格走势扑朔迷离
以红木文化为代表的高端家具市场,由于原材料的逐渐减少及一系列国际公约的采伐限制,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记者数月来在红木品牌卖场和专业市场走访发现,红木门等家具销售一直不温不火,市场价格有涨有跌。
原料稀缺引担忧
真正的红木收藏者们则为日益短缺的材料纠结着。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会长郭桦在微信里写道:“红木受资源限制,价值逐年递增,最终成了少数人的家当。从业多年,历经紫檀的昌盛,黄花梨的疯狂,大叶檀的崛起……现在,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喜的是,大伙手上有库存现货的又增值了,可以小赚一笔了,不过这赚涨的买卖就此一次罢了;忧的是,今天你可以拥有,明天你只能看看了。摆在行业面前的是面对日益稀缺的资源,生产原料在哪里?在高昂的价格面前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有多少?”
颜氏红木董事长颜顽梗也表示,资源紧缺,要更加珍惜这么好的材料。不能陷入“人还在,东西已经没得做了的悲哀”。
价格走势扑朔迷离
与市场预估的暴涨相悖,目前红木家具市场出现一些“跌势”。特别是一些打着名贵红木家具的促销广告中,可以频频看到各种变相的降价宣传。有收藏人士提出质疑:面对原材料的日益稀缺、工费上涨,名贵红木家具怎会价格走低?他展示给记者看一份广告单页——一个圈椅、桌几三件套的大红酸枝,特价仅数千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红木属种被扩大后,范围、档次更加复杂;再加上是否独板、做工差异,如果购买时单纯以材料去评判价格,很容易陷入困局或假象。
有消费者称,他在红木卖场碰到的几乎每一家都不是按照标价在卖,六七折是最常见的,搞搞价甚至能拿到二折、四折。一套交趾黄檀卧房五件套家具标价动辄近百万,打打折40万元就能拿下。
在材料短缺的大形势下,不是在工艺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而是玩价格策略和偷料换材,得到的只能是内伤。部分商家一面打着材料稀缺,涨势必然的市场理论,一面暗自打折、借促销玩价格策略,这样的玩法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怀疑,选择“等待”。
来自江苏的木雕艺人,同时又是江南文人家具品牌负责人沈志明透露,由于原料囤量和销售存量制约,红木市场终端价格的波动处于合理范围,特别是大品牌厂家,对于价格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控,当前以制作工艺作为主要竞争手段。
本土消费有误区
并未如此悲观的红木生产者和爱好者们,则把当下看做一个很好的契机,唤醒那些真正喜欢古典家具的人,去品鉴文化内涵及古典家具的韵味。如今,红木家具早已突破了“只有老年人才喜欢”的偏见,红木家具的青睐者不乏时尚年轻白领,在享受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需要经历一分优雅,品味一种气质。
有一种说法是,事实上当前的红木家具与中国古典家具之间,除了“高身价”实现了无缝拼接,其实在产品内涵、设计、工艺、工匠精神等不可或缺的因素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沈志明透露,其实在古代,并非只是黄花梨、紫檀这样的名贵红木才算作是好东西,像榉木、榆木才是文人玩得比较多的,现在市场流行的那些名贵红木材料,又追求独板工艺等等,即便在古代也是达官贵人们才消费得起的,“今人重料,却多忽视在工上好好去琢磨和品味。”他举例说,尤其在中原,大多数消费者关注的是料,在买卖市场你最常听到的就是“这料是啥?紫檀吗,黄花梨吗,大红酸枝吗,小叶紫檀吗?……”许多店主都表示,平常来询问黄花梨、酸枝家具的客户不少,中原消费者太关注原材料了,这点跟全国其他市场对比都是很明显的。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红木家具市场呼唤理性的回归,而更多异地品牌、更多工艺和风格进入市场将促进这一理性化进程。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主动放下身段,赚取合理的利润,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也将成为主流品牌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