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有望明年出台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会议同时要求,用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全面考虑土地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进行周密周全的制度和政策设计,统筹谋划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这预示着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脚步声已近。与此同时,围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方面也在抓紧设计方案,未来改革红利可期。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对此指出,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背后暗藏着我国严峻的人口土地矛盾。“如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实现最大化利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郭凡礼指出。
关键在“人”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新型城镇化改革有利于到宏观经济发展全局。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相关表述凸显出城镇化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指出,“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应具备体制变革、以人为本、城市转型三大特点。”在他看来,中国有三四亿的农民需要转移到城市,这是新型城镇化主体中的主体。
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未来中国将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城镇化不仅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口、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徐绍史还称,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让亿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就需要联动推进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原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模式就需要改革。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管理需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居民户籍管理体系。
相关专家对记者分析,如今的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人的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带动大量的消费,是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也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已初步实现,但当前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仍离不开政策支持,必须着力增强内生动力,这样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土改事关全局
与此同时,会议中特别提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过调查,目前已全面查清了全国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政治局会议对土地管理的政策安排,恰恰是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使得未来有关土地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推进都有据可查。
国土资源部相关人士指出,新土改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若是能够真正按计划推进,其所带来的红利将随改革深入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至少有二三十年。
郭凡礼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将打破土地粗放型生产壁垒,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农业种植,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发生质的飞跃,挤出更多的农业人口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提升整个经济的质量。“而且粗放利用土地无法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尤其是耕地单位产出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没有实现最大化利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郭凡礼看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多项土地政策,但没有根本地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当前最需突破的是土地流转政策,关系到土地整体利用价值,只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集中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单位产量。”
记者注意到,在群众关心的很多现实问题上,这次会议都提出了明确的应对之策。特别住房问题上,会议提出“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对政府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环境问题上,强调“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回应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的迫切期盼。
也有专家指出,国家一系列改革方案都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关键在于后期落实”。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