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不搞私有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下午3时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吹风会上向中外媒体解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内容。杨伟民说,《决定》可直接理解为《全面改革六十条》更为恰当,也更容易留下印象。
必须坚守土地改革三原则
有记者提出,“农村集体土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一原则,可以有力保护被征地、拆迁村民的利益。但征地、拆迁带来的短期利益诱惑,是否会影响到18亿亩耕地红线?有无得力的措施对耕地红线进行保护?”
杨伟民认为,《全面改革六十条》必须坚守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
杨伟民说,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是成熟的,是可行的。改革不能什么都改,好的政策就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基础不能取代。必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期不变,在农业和农村以及农地方面,《全面改革六十条》主要考虑了三个原则。一是守住底线原则。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搞土地私有化。二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原则。不能将农地变更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不搞一哄而上,更不能瓜分土地。三是土地使用试点先行原则。《全面改革六十条》中对农村土地有三类标准,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各不相同。承包地使用权在坚持保持耕地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及流转抵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要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出让、租赁,可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至于农民的宅基地问题,《全面改革六十条》中也明确提出,要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和转让,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尽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杨伟民指出,要保障或者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农民的主要财产就是地和房。允许农村的宅基地进入全面的流转,需要我们探索一些办法。既要有利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满足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同时也要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利不受侵犯。改革不能让农民流离失所,那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
渐进式退休不会是断崖式变化
现在许多企业用工只选择年富力强的人群,这种情形不仅在建筑施工、安装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存在,在一些高端服务行业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如何避免一些人群事实上已“被退休”,但却因年龄未到拿不到退休金的情况发生?
在回答本报驻京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时,杨伟民说,退休年龄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大视野来考虑。《全面改革六十条》提出中国退休年龄实行渐进式逐步调整,这就说明这种调整不会是断崖式一下子发生很大的变化。
杨伟民说,从去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进入到净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345万,老龄化的程度在逐步强化,而且中国的人口状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中国妇女的生育率降低很多。人口政策调整,退休政策的调整,在这种大视野的条件下,《全面改革六十条》没有进行一刀切式的调整,而是用了一种渐进式的方法。我认为今后一两年,会逐步提高,比如退休年龄最初延长几个月,逐步增长。这也是很多国家使用的一种经验,我相信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但是具体到细节方面的政策出台,有关部门会进一步研究,最后由国务院或者中央有关部门做出安排。
发行地方债券让隐性债务显现化
《全面改革六十条》中“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提法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在昨天的吹风会上,杨伟民说,允许地方政策发行债券,这是在完善修订相关税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把过去隐性的一些债务变成显现的债务,让市场、让大家知道这个债务的存在,这跟我们市场化的思路也是完全一致的。
杨伟民说,关于地方债的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地方债务总量比较大,增长比较快,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总体可控。《全面改革六十条》已做出了应对的方法,比如说第一条我们可以完善地方税体系,这是我们完善税制的一个目标和任务,同时有利防控地方债务的风险。第二条,允许地方政策发行债券,可以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