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变前所未有的拥堵
【中国建材网】境况不佳的中国机械行业试图凭借农业机械“咸鱼翻身”。最新的案例是发动机生产商江苏江淮动力(00081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韶宇最近刚刚卖掉了自己的煤矿飞奔而来。
非止如此。此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早先一步进入这一领域。此外工程机械的大鳄也意外地盯上了农机。今年6月,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000157,股吧)董事长詹纯新在股东大会上说,三年至五年内他将对农业机械进行重点布局,不再单一“押宝”工程机械。而其竞争对手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也在今年年初的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上亮相。
外资公司也不甘落后。两个月前,德国农机生产商克拉斯集团(CLAAS)宣布收购了一家中国山东的农机公司。这意味着继全球四大农机跨国巨头约翰·迪尔(JohnDeere)、凯斯·纽荷兰(CNH)、爱科(Agco)、赛迈·道依茨-法尔(SDF)在中国完成生产布局之后,又一世界领先的农机制造商落子中国。它们在中国主要生产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并占领着这里的高端市场。
这并非意外之举。过去被称作“鸡肋”的农业机械最近已变成了一项好生意。2012年全球农机市场规模创出新高,历史性地达到了7500亿元,最大的中国市场已经增长到接近3500亿元,其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机行业并未放缓脚步,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农业机械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在光伏、工程机械甚至是服装行业相继出现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的表现尤为抢眼。看看这些远道而来的新进者,基本都出自不景气的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赚到了钱。”广发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汤俊表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利润率长年维持在2%至3%,目前虽然有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外资品牌高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所造成的。
农机市场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农机购买补贴”政策在起作用。这项政策自2004年开始执行,事实证明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农民扔掉锄头和镰刀购买拖拉机和收割机的热情,但也让这个市场变得有些特殊起来。比如,农机经销商更需要跟2800多个县级政府处理好关系,以保证他们的产品可以顺利得到国家的补贴。这对于外资企业来说简直是个噩梦。
导致一些企业最近选择进入这一行业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财政部此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创出新高,已超过260亿元。其发言人公开表示,未来这项补贴的数额会“只增不减”。
但这个“诱惑”并未改变一些人对该行业的看法。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说:“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个行业的自由竞争。”他解释称,政策打开了农机市场,但补贴集中在销售环节而未关注到生产商的创新和研发。
“这是最糟糕的行业之一。”农机行业观察者、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兼副总裁陈睿表示。据他观察,目前中国的农机制造商总数约8500多家,中等规模企业就有2700多家。但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之和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一家公司。“多数小企业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最大的公司也不足百亿规模”。他认为,这直接导致该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不足,高端产品匮乏、低端产品过剩的严酷局面,“它相当于15年前的工程机械行业”。
而另外一些情况可能会让新进入者感到烦恼。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他们深陷于激烈的客户争夺战,依靠更加低的商务门槛取胜,并经常爆发“造谣诋毁、盗窃资源”等恶性竞争事件。
但像中联重科这样的巨头介入农机或许存在另外一种逻辑——他们要充当这个行业的“屠夫”,整合并最终接管它。不过这似乎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对他们而言,这不仅将会面对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客户群体,而且需要迅速找到提升产品利润的好办法。
一些农机行业的元老恐怕不会轻易认输。比如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富。他是这个行业的传奇人物和最有权威的人之一,他曾先后领导两家公司在中国农机市场获得成功。“不久,你们就可以接着写另一篇文章了。因为一些刚进来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夹着尾巴逃跑了。”王金富自信地说。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