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暖通电气

申长伟:温和、审慎地鼓励陶业创新

今年以来,国内外几次大型的行业会展展示出许多令人们眼前一亮的产品,诸如木纹、仿石材等产品潮流皆在此列。就产品本身而言,木地板、石材都不是什么刚刚亮相的新贵,在过去的时间里,这些产品还曾因功用性相近而与陶瓷砖处于竞争态势。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设计风格一经引入,遂迸发出人们始料不及的新体验,而木纹、仿石材亦随之成为新潮流。
  于此同时,笔者想起了去年风头正盛的微晶石。微晶石在烧制工艺与产品类型等方面都与过去的产品截然不同,在这种产品诞生之前,消费者无法想象其存在,在这种产品诞生之后,依然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才能为消费者接受。然而木纹、仿石材却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并非横空出世,而是跨界式的吸收灵感,使得其它产品风格能够为我所用。微晶石产品展现的是技术、工艺到概念的硬创新,后两者却只是凭借技术的进步(如喷墨)所进行的“挪用”。前者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产品类型,后者则为人们揭示现有技术条件能够怎样重构人们对于产品的想象。
  反观市场方面,木纹、仿石材等产品,似乎更快地为消费者所接受。论工艺,它们只是基于釉面砖的一次改良;论风格,它们则是植根于木地板、石材产品的一次跨界。甚至在产品定位方面,它们亦完全可以在中、高甚至低端市场上游刃有余。这些,或许正是出世之初即锁定高端市场的微晶石所难以解决的。
  微晶石的创新成本似乎要高出许多。不仅仅因为工艺从诞生到成熟所付出的代价,更因为企业决策者在将其推向市场时需要面对的品牌包装投入。原本,微晶石是追求市场差异化的谋变之举,问题在于:当人们已经适应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结构时,说服其接受新的类型需要多大的投入与努力?毕竟,差异化某种程度上是生产者方面的考虑,对于使用者而言,更多时候则是在被动接受当前的产品图景。
  两种类型产品的比对,实际上是为说明一个问题——亦即,在追求市场差异化与确保市场接受度需要兼顾的时候,创新当如何实现?
  创新并非什么新的字眼。曾几何时,当人们努力改变“中国制造”留给世人的印象时,创新便成为企业挟之以自重的尊崇旗号。与创新相比,复制、模仿似乎成为了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更因其常常与“侵权”如影随形,更成为人人喊打的“李鬼”。
  侵权固然不值得提倡,然而创新的边际有时更需要人们重新审视。反观其它国家,美国刚建国时,曾被英国的发明家、作家们视为一块充斥着知识盗版的大陆;德国货在欧洲大陆上也一度遭遇过类似于当前国货的尴尬;日本号称工业设计独步冠绝,其实也并不擅长自开天地,而只是善于把已有的工艺做到最好……
  工业生产不比艺术创作,相对于异想天开的灵感,它更需要的是审慎、严谨的态度。创新的边际常常是模糊的,许多时候人们为之眼前一亮的产品,不过是经过了精巧的重构。尤其在行进每一步都得担当沉重市场风险的沉重制造业,鼓励创新,更应该以一种温和、审慎的态度行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