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竞争激烈需转型升级 电商化成为难题
中国家具行业长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宣告结束。随着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家具市场以及高新人才和资本的流入,行业进入了痛苦的洗牌阶段。与此同时,凭借稳定的质量、优良的设计以及较高的环保性能,家具行业的品牌战队已然形成。
论形势
行业增速放缓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形容,2009年之前的日子是“大把挣钱”的时光。曲美家具集团董事长赵瑞海表示,之前的20年,家具市场属于爆发性增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周期相符。”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行业环境发生变化了,企业们普遍在2010年开始感到日子不好过。
据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介绍,2009年中国的家具出口首次下降6%,“这对行业影响很大。”在朱长岭看来,这之后的4年,“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向平稳增长的过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形势不好,出口数量远不如以前;内需的拉动幅度也不大;而我国的基础设施投入也已到位,甚至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朱长岭表示,从这些因素来看,家具行业必然走向平稳增长。
市场竞争惨烈
大环境是欧美遭遇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小环境则是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政策调控,楼市交易量相比之前一降再降,多种因素冲击之下,“大把挣钱”的家具企业惊觉“原来这种日子不是永远都在的”。
随着出口形势转弱,不少原来只关注欧美市场的家具厂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受国外市场的培养,这批家具企业虽然国内营销和品牌知名度上差一些,但具备较高的生产能力,对质量、环保要求也很高,“服务很有特色,设计感也不错”。这样的对手大批量转向国内市场之后,虽然丰富了市场,国内市场却倍感压力重重,原先的“求发展”演变为“求生存”,家具行业的竞争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大批外来人士和资本的进入使得家具行业呈现了新的竞争格局。在赵瑞海看来,北京家具圈首批创业者大多是当初不愿进入体制内的,“相对爱好自由日子”的人。在之前的发展中,一方面日子过得还行,另一方面由于性格使然,圈子相对“和谐”。但随着其他产业的人士加入到家具产业,加之市场竞争加剧,原先“封闭的小世界”变成了“相对开放的状态”,促销、联盟等拉动销售的各种方式兴起,使得市场竞争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消费环境多元理性
与大环境相对应的是,家具行业面对的消费者也在成长。除了对环保、质量等硬性指标日益关注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对设计和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在增强。“消费者眼界开阔了,对设计的认同越来越高。”居然之家经营管理部副经理王宁宁说,如今装修都有自己的风格喜好,在风格之外再去选择相应的产品。而风格的多样性也导致了消费的多元化,“韩式、美式、田园、地中海风格、中式啊,各个品类的消费者都有”。
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促销轰炸,消费者日渐理性。北京亿旺家居广场总经理殷玉新认为,如今的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消费习惯,要么认卖场,要么对款式质量货比三家。
消费者们的直接变化也促使着家具企业在质量、环保上下硬功夫,并在设计上力求形成独到的风格。
谈变化
经济、行业和消费环境的重重转变,家具行业也在进行升级转型。总结业内人士观点,我们梳理出了这七年来家具行业的如下变化。
质量环保成企业生命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中,他们普遍表示,家具行业的标准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尤其是环保性能逐步提高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
行业标准的出台直接促进了市场的规范:有的补充了行业的标准缺失,如《软体家具有害物质限量》将限制软体家具的有害物质含量;有的针对形势变化进行了更契合实际的改进,如《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针对业内树种造假等情况对家具销售提出了家具佩带“身份证”的要求;有的标准要求之严比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去年开始执行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在安全方面的要求令某些国外企业也深感严格。
除此之外,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对环保性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重压之下,朱长岭认为:“标准和环保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重视,在质量和环保性能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直观的感受是,在购买家具时,各大品牌家具企业的基本配置都是“E1”和“E0”级板材。
而另一个企业不得不提高环保性能和质量水平的重要原因则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进则退甚至是死”的生存法则让企业家们丝毫不敢懈怠。
不过,朱长岭认为,相比国外的家具产业,中国的家具产品依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业化进程差距较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