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陶瓷产业何去何从?
全国陶瓷产区新春开工状况,折射出行业不断分化、不断调整的状态,如品牌企业扎堆广东地区,以及部分专注区域市场的小型产区依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夹江产区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则表现得相对迟缓。
据了解,今年开春,夹江产区销售情况有所回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低迷态势,生产线开工率甚至高达80%以上。
记者曾多次与县政府、协会及企业领导交流发现,他们对夹江陶瓷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比如,陶瓷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水平不高,企业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纳税意识、环境意识不强,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比较滞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和“西部瓷都”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要彻底改变夹江产区陶瓷企业目前的这种生产状况,难度非常之大。
在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东的砖、山东的砖、江西的砖,都卖到了四川,而且卖的很好,而夹江产品的销售半径却日渐缩短,产品名声始终不彰。可以说,在家门口,夹江产品被外地产品打败了。当高安这样的新兴产区始终保持开放和奋进,淄博这样有些资历的产区不断转型求变,法库这样专注区域市场的产区危中寻机的时候,夹江产区依然普遍表现出保守、封闭的作风。曾经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为夹江产区的发展去路建言,地方政府亦曾出台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但是夹江陶瓷发展该何去何从?如何找到自己发展路径?让局中人士困扰已久。
事实上,夹江陶瓷产区升级转型,也曾有过许多机会。早在2001年,四川新中源落户夹江,对于提升夹江陶瓷的整体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四川陶瓷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担当起引领者的角色。可惜效应没有放大,当地企业没有及时跟上,以致对产区整体改观有限。2008年,“灾后重建”对夹江产区有一个提振作用,让很多企业赚了不少,如果在赚钱的时候能改善设备、提升品质、做强品牌,也不至于在销售遇冷的时候才发觉提升转型是如此艰难。位于峨眉山市的金陶瓷业,由于能把持住赚快钱的冲动,因而能在品牌路上走的更远,目前其发展亦相当稳健。
思路决定出路。夹江产区由于观念落后,导致提升转型滞后,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不可否认的是,这源自影响四川人至深的“盆地意识”。“盆地意识”有自足、自满、自大等多重意思,体现了一种封闭性。以前,夹江陶瓷企业老板对于本地行业会议、行业论坛几乎都是缺席和抗拒的,和其他产区企业的交流也多有回避。现在,老板们是该拿出企业家的担当和魄力了,勇敢地引领产区转型发展。在“南陶北移”、“东陶西进”之后,陶瓷产区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产区也如企业一般,进入到加速淘汰期。
当然,夹江也有一批企业,如新中源、新万兴、米兰诺、建辉、广乐等,包括峨眉山市的金陶瓷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先锋,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近年来,夹江产区在喷墨打印、微晶石、全抛釉等领域奋力追赶。但从整体来看,夹江陶瓷产业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